美美一到外面看到比自己大的孩子就兴奋,高兴得大叫哥哥姐姐过来,人家跑她就在后面追,人家做什么动作她就积极模仿。而对于比自己小的孩子,她几乎只是客气地看一下,然后视线快速游离到别处,明显缺乏交往的热情。
同伴对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有重要的作用,比如孩子可以在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学习分享与合作,并观察模仿其他同龄伙伴的行为。同时,最重要的是,孩子可以学习在同伴之间发生矛盾比如挣抢玩具等时的问题解决能力。当她要进入这个团体时,就要学习游戏的规则……所以,每个孩子都应该有自己的小朋友圈子,去发展他们的友谊。
通常,当孩子们有矛盾出现时,我会在确保他们不伤害相互身体的前提下,不过多介入孩子们的纷争,除非实在孩子们找不到问题解决的办法时,我也只是示范一下提出让他们可以选择的方法。但是,如果出现攻击行为,无论是美美去咬人还是别的小朋友打她,那我是一定不能允许的。
然而,有些父母则是对孩子的攻击行为置之不理,这就让人费解了。
我带美美在楼下小花园里散步,有两个比她大10个月的男孩子在玩小飞机玩具。美美高兴地凑了过去。这个时候,其中一个过去经常说喜欢菲菲(另外一个和美美差不多大的女孩)的男孩A,突然迎面指着美美大声说:“你走开,我不跟你玩!”美美一愣,还算知趣地绕开他,找另外那个哥哥B。B哥哥很好,给美美演示飞机。美美拍手笑。A哥哥一看,又冲过来,生气地嚷嚷:“不许你动飞机!”我感到这个孩子已经情绪波动了,本来在一旁默默观察的我大步走过来,站在女儿身后。我问A:这是你的飞机吗?B说:不是他的,是我的。我问B:你愿意和美美一起玩儿吗?B说:愿意。我对美美说,美美你看哥哥怎么玩飞机。美美说“好”,就特别乖地看哥哥玩,也没有去要这个玩具飞机。A又过来从B手里抢走飞机,说我自己玩!美美傻傻站在哪里,一时反应不过来。我对B和美美说,你们看看地上的小绿草多绿呀。俩个孩子很懂事,蹲下玩起来。
也许是觉得自己受到冷落,A把飞机扔到一边,跑过来,推开B,把草都拔起来到处撒。他动作幅度很大,我见状拉美美站起来。我发现这个小孩的妈妈就这样在比我稍远的地方,看都不看她儿子的表现,只顾聊天,而B的奶奶看到孙子被推开,就拉开了孙子。不知道是草难拔了还是什么惹到了A,他突然站起来伸手推美美,美美往后直趔趄,我赶紧扶住女儿,身体挡在她和A的中间。A又第二次出手推,我一把攥住他胳膊。他的妈妈不管,那我可不能听之任之。我问:你上幼儿园了吗?A说:上了。我说:幼儿园老师说过,打小朋友对吗?他低下头不语。我说:你不和美美玩就自己上那边去,不许打人!他还在看我,我盯着他眼睛握住他胳膊提高声音以便让他妈妈听见:你打人不对,阿姨非常不喜欢!打人不是好孩子!他这下知道错了,乖乖走开。
我觉得有必要和他妈妈谈谈,因为我不可能教我女儿在别人打他时她也去打人,孩子的攻击行为需要大人及时管教。而我担心美美在这样被推来推去中学会这个动作。
我对那个妈妈说你儿子刚才动手推了两个小朋友。那个妈妈不以为然,说小孩子打打闹闹很正常,这不没有伤着人吗。没关系。大了自己就知道不欺负人了。
我说:你得管,今天是这两个小朋友不懂得还手,如果遇到大孩子,你家儿子就要吃亏了。她说,没事情,男孩子就得勇敢。
至此,我知道什么样的妈带出什么样的孩子。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在外面不吃亏,都想让孩子在受到欺负时就“他打你你不会打她”,孩子学得会好的行为吗。
我发现在自己孩子出手打别人而且没有吃亏时,通常家长就装做没有看见,直到有人来告状。因为随后的两天,又有两个小朋友推开美美而他们的家长并不理睬。美美在第三次受到这样的威胁后,自己知道伸手去挡,尽管挡的力度和准确性不够,总算自己琢磨出自我保护的必要了。
我回家一问,A欺负小朋友早就名声在外了。大家都躲他。那我也只有两个希望:希望那些家有厉害小儿的家长,对孩子的攻击行为及早进行干预;而那些弱小常被欺负的孩子,家长要锻炼孩子的敏捷性和保护能力——躲不是办法,但绝对不能明知受欺负还去凑近乎;也不能怕,越怕越被欺负。
而我们在给孩子选择小伙伴时,也要有所挑选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做自己孩子的玩伴。正如某孩子生病了你就要带自己孩子离他远点一样,攻击行为也是病,传染很快,对不具抵抗力的孩子来说非常危险。
但愿天下父母杜绝向孩子说“他打你你也打他”这句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