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当儿童受到性格因素限制时
2岁半的乐乐和妈妈在公园里玩,有几个3、4岁的小朋友在玩滑梯,妈妈也让她和小朋友们一起滑滑梯。乐乐不是特别情愿的加入进来,她只滑了一次就跑回到妈妈身边,拉着妈妈走。妈妈问乐乐怎么不滑了,她低声说滑梯没有意思。妈妈说你不是总想滑滑梯吗,怎么又不好玩了。乐乐坚持说她觉得滑梯太简单了。妈妈知道乐乐平时在家里就胆子小,晚上不敢自己去卫生间,听到鞭炮声音都被吓哭。妈妈很清楚乐乐是因为滑梯下滑的速度快她害怕了,妈妈并没有立即就说出乐乐是否害怕了的话,而是拉着她到公园里玩别的了。
分析: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有的孩子活泼有的文静,有的勇敢有的胆怯,有的机敏有的忠厚,作为成人,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属于哪种气质类型,欣赏孩子的特点。孩子在遇到困难或表现胆子小时,他们可能会采用自己的方式为自己辩解,做父母的即便明明知道这不是他们的真心话,也不要马上指出。就像大人有的时候要掩饰一样,儿童也有这样的需求。况且,一旦当你指明孩子胆子太小了,这种反复的强调如同进一步强化了孩子的胆小退缩,她会更胆小。忽略不提是减少乃至消弱这些行为的方法。
建议:乐乐妈妈的做法比较明智,她尊重了孩子的选择。如果她想让乐乐喜欢滑梯,可以先训练乐乐从一半的高度或者是小而矮的滑梯上,有大人扶着她慢慢滑下来,直到她喜欢了、有了安全感,在逐渐让她到大滑梯上去玩。如果妈妈想让乐乐自己一个人晚上去卫生间,尽量不提引起她害怕的“卫生间”这几个字,可以用“你到挂你自己花毛巾的地方帮妈妈拿纸”这样的话鼓励她自己先去卫生间拿东西,再慢慢地过渡到自己在那里大小便。
不必揭穿的事情:当孩子明明是因为自己胆子小、或者由于自己的能力不能完成而比不过其他小朋友时,不要直接说“原来你这么胆小呀”之类的话,给孩子一个台阶,呵护他的自尊心。
4.
当儿童撒谎时
萱萱从幼儿园回来拿了几个不是他的玩具,奶奶问他怎么回事,他说今天他表现好,老师奖励给他这些玩具。奶奶回到家里和妈妈一说,妈妈感觉不对劲,于是第二天送萱萱上幼儿园时,她私下里问老师,老师说她没有奖励萱萱呀,她是偷着把园里的玩具带走了。妈妈知道萱萱撒谎了,她很气愤,奶奶则劝她冷静一下。妈妈想起来,原来最近妈妈总问萱萱老师表扬没有,萱萱才编了这个谎话。
分析:儿童的说谎原因可能因为无知,害怕或推脱责任而导致,从儿童的心理发展上,首先他们是把想象的事情即兴当作现实,因为他们不能区分想象和生活的区别,他们尤其想自我表现;再有,儿童出于让成人(比如父母、老师)高兴,而不想让大人对自己失望,甚至在弄坏东西怕父母批评而逃避惩罚时,也会撒谎;还有,儿童的自我中心使他们把玩具、食品都归为己有,有的时候就会从行为上拿别人甚至是商场的东西。撒谎肯定不是值得鼓励的行为,家长要及时调节处理的方式,才会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建议:萱萱妈妈不要当众指责孩子的撒谎和拿幼儿园的物品行为。应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然后告诉萱萱:这些玩具放的地方是在幼儿园,她可以在幼儿园帮老师整理摆放好它们。妈妈还要让她明白,妈妈在意的不是她是否受到表扬,老师有没有表扬并不重要,妈妈在意的是萱萱在幼儿园里和小朋友合作,学到了什么东西。
不必揭穿的事情:当孩子出于自尊心或好面子而撒谎、吹嘘、攀比时,给孩子留有面子,不要当众揭穿或责备,如果孩子说他画画得第一而实际并非如此时,成人尽量避免说老师根本没有这样夸过你这样的话,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很努力,诚实是需要勇气的,相信下次你会做得更好”。
5.
当儿童遇到突发事件时
马丁的爸爸在他没有出生时,就在9。11恐怖事件中遇难了。从他懂事起,他就问妈妈爸爸在那里,什么时候他可以看到。妈妈对马丁说爸爸在天堂,圣诞节时爸爸就会来看你。马丁于是逢人就说,我的爸爸是圣诞老人,他会带着礼物来看望我。
分析:当儿童在成长中,家庭中有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成人对儿童的保护与关爱是帮助儿童成长的重要砝码。让学龄前的儿童了解死亡、离婚是需要时间的,可能很长时间里孩子都会恐惧、绝望。况且,成人比儿童更需要时间调整和面对现实。
建议:告诉孩子,虽然爱你的那个人不在了,他会来看你,他在天堂。但是我一样爱你,一样保护你。
不必揭穿的事情:当孩子逃避家庭中亲人的死亡或者离婚的事实时,不要在3岁以前伤害他们对完整家庭的虚构,也不要让他们被迫接受死亡的概念,留给他们这个美好的梦想,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和他们“见面”“说话”。
不必立即向儿童揭穿事情的真相,其目的是保护儿童的自尊。儿童的心理健康需要成人呵护,特别是当他们受到挫折时,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就尤其重要。自尊是儿童对自我能力和价值的评价,它既来自儿童自我内部的评价,也来自外界对儿童的认同,它影响着儿童的适应能力和心理发展。儿童的自尊是在日常生活种培养的,越小就越需要成人细心呵护容易受到伤害的心灵。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的尊严是人类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的潜在力量”,所以,正确对待儿童的成败体验,多给孩子留有面子,不要让孩子在众人面前难堪,才能更好地发展他们的自尊自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