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燕博士育儿观点 |
在财经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文章说,美国从事青少年研究的专家高度评价家庭晚餐的价值。具体是这样说的:研究表明,一个家庭共进晚餐的频率越高,孩子们日后抽烟、酗酒、吸毒、患忧郁症、自杀及不良饮食习惯的发生概率就会越小,而且孩子的学习成绩也越好。
至于家庭共进晚餐为什么能有这些积极作用,原因还没有确定;研究者猜测,聚餐多的家庭,孩子可能受到更多的监督,因此犯错误的机会就减少了。
我们中国的家庭,传统上并没有特别强调一家人共进晚餐的文化——实际上,一日三餐都是共进的。印象中,小时候的我几乎每天晚上都是和爸爸、妈妈、姐姐一起吃饭的,其他的家庭也大都如此。而现在,在我自己的小家,一家人共进晚餐的频率太低,一周只有周末才有此可能。一方面,孩子的三餐都在幼儿园吃,幼儿园的晚餐是在4点多开饭,孩子在晚上8点前都不想吃饭,而9点就该准备睡觉了;另一方面,孩子的爸爸几乎不可能按时下班(还真是“以每天加班为荣,以按时下班为耻”),到家基本9点半之后。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可能很多家庭都有类似情况,很少能共进晚餐。
工作、生活节奏加快了,父母跟孩子交流的时间和机会减少了,“量”小了,就更得注意“质”了。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应给予孩子充分的理解和尊重,成为孩子的好朋友,对孩子的情感需要十分敏感,这样才能更好地避免日后出现问题。青春期孩子的很多问题,都是与家长的疏忽和缺少关注有关的。父母同志们,及早做准备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