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1
第一章
为人之母“情似海”
一、悄然自律美韵无声
仪态美
…………………………………………………………7
1、仪态
…………………………………………………………7
站姿
…………………………………………………………7
坐姿
…………………………………………………………8
步态
…………………………………………………………9
目光
…………………………………………………………9
微笑
…………………………………………………………11
手势
…………………………………………………………12
二、有声悠伴雅质温馨
*
语言美
………………………………………………16
1
音色质量
……………………………………………… 16
音量适度
…………………………………………………17
语调柔和
…………………………………………………18
抑扬顿挫
…………………………………………………19
语速适度
…………………………………………………21
2
内容精美
………………………………………………
23
犀利与粗暴
………………………………………………
25
睿智与平乏
………………………………………………
31
幽默与无聊
………………………………………………
36
第二章
真情赋予的责任心
一
母乳飘香心牵心
…………………………………………56
二
亲身代养情更浓
…………………………………………63
三
家庭和谐儿受益
…………………………………………71
1
争论与吵架的差异
…………………………………………78
2
感情的质变与量变
…………………………………………81
第三章 科学哺育的教子法
一
基础教育的共同性 …
……………………………………90
*
道德与心灵
…………………………………………………92
1
孝敬父母
……………………………………………………93
2
节约意识
……………………………………………………95
3
意志毅力
……………………………………………………96
4 团结协作
……………………………………………………100
5
性格养成 ……………………………………………………103
* 行为与习惯
…………………………………………………108
1 知行合一
注重实践 …… …………………………………111
2 提高素养
更新观念
………………………………………114
3 讲求方法
训练有素
………………………………………118
时间观念
……………………………………………………119
自己能行
……………………………………………………120
接人待物
……………………………………………………123
善意理解
……………………………………………………125
助人乐趣
……………………………………………………126
二 不同个性的差异性
1 什么是差异性
………………………………………………129
2
发现差异性 ………………………………………………131
3
设情景启发
………………………………………………137
4
以激情挖掘
………………………………………………139
前
言
当岁月的流逝带走了生命的过程,当四季的轮回凝合了思维的清醒。人们总会悄然的思索“什么是人生?”
是成功的喜悦?是失败的迷茫?是经历的体验?还是平凡的生存?
其实,无论是怎样的感受,最终总会归结于一个真实的心态,你是否拥有一份安然的悠情,你是否无愧于此生难得的生命?
“一个年轻的警察接到上级的命令,要求他以最快的速度去抢救一个在玩耍时不慎把纽扣吞到肚子的小男孩。可他对周围环境不熟悉,把车开到了一条尚未修好无法通行的路上了。他焦急万分,如果再倒车回去,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孩子的生命就要受到威胁。正在这时,一位正在施工的挖土机的司机问他是不是需要帮助,警察便把自己要救孩子被阻之事讲给司机听,司机二话没说,就帮他把前面路上的几个大土坑填平了。警察的车子顺利的通过了土路,孩子得到了及时的救治,令人惊奇的是,这孩子就是司机的小儿子。”
当司机得到真情时,那种心理的感受,不仅仅只是因为孩子的身体无恙而惊喜,也一定会为自己的内心安然而无愧啊!他的眼前一定是绿色的春天!
“一个在水库边玩耍的孩子掉到了水里,大声喊着救命,不远之处,一位在自家菜地采菜的农妇听见了,可她没有跑到水库边,也没有去喊人,而是采了菜就回家做饭了,中午时分,许多人都往水库边赶,说有个孩子溺水死了,农妇烧好饭也去看个究竟,被人捞上来的孩子,正是农妇自己11岁的儿子。”不久,那位农妇疯了,因为,她无法解释自己的行为,更无法面对自己的灵魂!”
世上千情一语道:“做人莫道助人难,援手他人益自身”的辩证之说,大概就在于此吧!
“在我国商史上曾有个以一文钱创业的连锁店,说的是一户富户人家在一场大火中,瞬间化为虚无。仅留下年仅十几岁的“少东家”。此时,他身无分文。一位路人看他可怜,就给了他一文钱,要他买个烧饼吃,可他拿这一文钱去买了一把麻,回去后又把麻搓成麻绳,卖给鞋店,就变成了几文钱,就这样,他从一文钱开始辛苦的做着最为基础的生存拼博,最后终于得到成功。”
“两个优秀的大学生,毕业后同在一家商厦做财务管理,可他们却用自己的智能用废卡制造成面值千元的购物卡,又用这种购物卡在商厦内先后购得各种电器及金黄色银首饰等物品价值二十万余元,当警方把他们抓获归案时,一位大学生已被北京一家电脑公司聘为月薪几千元的高级白领。”
可见,脚踏实地的做人,失而复得,而违背了做人的规则,即可得而复失啊!
当代的年轻人,思想开拓,知识丰富,理想远大,他们有着与前代人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与做事的原则。曾有位年青朋友对我说:“我们与你们不同的基点就在于,我们追求的首先是自己是否开心快乐,而你们却是总在考虑别人是否快乐开心。”听了此言,我心中不免有些茫然,是的,我并不反对生活是以开心快乐为落成点,可重要的是快乐开心的建立是不能总以自己的感受为独立个体存在的。因为,就情感的体会来讲,如果你身边的人都不快乐,你的快乐也并不存在啊!
不少的年轻人把人生事业的成功与否总与文凭的含金量或是知识底韵的深厚作为先决的条件,而往往轻易的忽略了:
“友爱与合作”(原则为准绳)
“团队与个体”(大局为中心)
“道德与行为”(人品为基点)
“自私与爱心”(负出为先决)
“狭隘与宽容”(体谅为标准)
“做事与做人”(自律为底韵)等辩证关系。从目前来看,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确实存在于重文凭与知识的现象,因为人类知识的普及已达到快速提高,也就是说,整体民族的知识深度已达到新的程度。就如同,五十年代高小毕业就是文化的象征,可二十世纪本科毕业也需竞争上岗。知识确实是人类在竞争中必须具备的首要的条件。当你处在与自己知识水平相同的群体中,面对被选择的处境之时,文凭确能体现着一种主宰的优势,因为,文凭与知识就是一把通往成功道路的钥匙,有了钥匙才能走进大门。可即是走进了大门的人就一定都已拥有了钥匙,这样,在具体的做事竞争中做人就会成为成功最关键的因素。首先,做好人,才能尽心的工作,做真人,才能求实求精。做善良之人才能得能爱的温情,做宽容之人才能收获意想不到成功。因为,大家对你的肯定,除了工作能力评估的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对你人品德行的认可。“众人捧柴火焰高”“众口烁金,积毁销骨”大家说你好才是真实的肯定。良好的口碑与做人的标准是有内在的联系的。所以,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
“谁谁的文凭不如我,知识不如我,可得到的比我多得多。”
只是抱怨,为什么不从另一角度去做换位的思考,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别人的付出就能得到众人的肯定?而你的实践为何就处于自我欣赏的感觉之中?
如果能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成功者的收获,就可能会对自己思维与心情有意想不到的定式与释然。这就是做人的重要意义,如果你总是处于对成功者的不满或是随意的挑剔之中,那么这种心态只能让你在失意中更迷茫,在不满中更痛苦。我很欣赏西方的竞争精神,用自己的能力就去言自己的不败,用自己的实力去争取自己的收获。为此,到位的理解做人的实质对每个人生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在人的一生中,做事总是需要具备有相应的机遇,也只能视为而人中的一个部分,而做人,却是一生一世的实践。做好人,才能获得大家的信任,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才是人生的主要内涵。也许我们会为做某一件事,忙碌于十天半个月,或是更长的时间,但总是一件一件的去做,总是有开始,发展和结束。但做人,却是无时无刻的在体现着你的思想,行为,心态与精神及追求。更为重要的是,总是因为你做人的标准来决定你做事的机会。
所以,人生基点首先应在“做人!”
做人的教育是整体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做人的素质培养必须的从小抓起。古人云:“三岁看小,七岁视老”,可见基础教育中的做人指导,素质养成应是我们提高整体民族素质的必修之课。
以人为本,才可与时俱进。一个民族的强弱,一个国家的兴衰,人是最为关键的内在因素,人是主宰社会进退的重要保证。人是一切上层建筑、经济竞争的核心。
华夏民族,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无论是儒家乐道的“尧舜禅让”,还是孔子教育的“爱人”主旨,都是意在说明一个道理:即“先学做人,后亦做事。”
因此,为人之母,做人之师首先要承担起最基本的责任,要把育人之本的定位所在,置于“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与我们现在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民族精神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与我们国家早日进身于世界强国有着必然的联系。同时,更是千家万户的平安幸福的基本保证。
“推动世界的手是摇蓝的手,母亲的素质决定着人类和民族的未来。”
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的王东华教授曾说过:“中国目前的早期教育基本都是失败A的,原因就是作为孩子一生中重为重要的启蒙阶段的教育者——母亲(父亲)不能成为良好的、全格的教育者。”他奔走呼号成立这个研究机构的主要目的,就是因为中国教育和母亲教育的现状实在令人担心。他还说:“只要做了父母,你就应该时时刻刻做到行为端正、思想纯洁。”他还用一系列的排比句加重的说明:你在雕塑童心,你的粗叶大叶、你的自由散漫就必须改变;你在打造未来,你的不良嗜好、你的异常行为就必须停止。
那么,作为母亲究竟应该具备怎样的良好的基本素质?应该为孩子创设怎样的健康的生存空间?还应该尽量的避免哪些错误的盲目的随意做法?使自己以一个合格的教育者来引导教育孩子快乐成长呢?
请看 第一章
为 人 父 母
“情似海”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