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评:甘当牛评拙作“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022-04-30 18:23:00
标签: 灯谜 民间文化 评析 文化 友评

友评:甘当牛评拙作“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佛教用语)观自在

唐代诗人陈子昂是个性情中人,游览幽州台(又叫燕台,史传系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大兴)时,不禁触景生情,感情伤事,以慷慨悲凉的心绪,“歌”出了一首千古绝唱:“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苍然而涕下。”触景就生情,生情就伤感,伤感就歌唱(吟咏),歌唱竟涕下,真时人本性。此谜所携面句之意,是全诗“伤感”的起承(铺垫),或者说原因,以前的古人都已经逝去了,而后来者还没有看到。此处的“古人”和“来者”,绝不是泛泛之辈,而应是诗作者心目中“志同道合”的“高人”。从整首诗中,我们可以强烈地感觉到,因为古人和来者都不见的缘故,诗作者是多么的孤独,多么的悲楚。撷为谜面,谜作者是敏感地洞察到了这一点的,是以以之为依托,拢约全意,用会意之法扣出谜底,既自然贴切,又将全诗之旨作了凝练的概括。“古人”和“来者”都不见,主观因素在于诗作者,一则由于自视其高,以为自己是最棒的,因而看不到别人,只能看到自己;再则其在登幽州台时,或许是形单影只一个人,目中所见,也只能是自己。谜作者紧紧抓住这一点,精心构思,巧妙布局,得出谜底,经别解生趣,确乎值得称道。

(兰州甘当牛 评析)

——发表于《民风回澜》2005年第3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