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津日报》天津方言剧《这年过的……》首演

(2015-07-21 18:06:54)
标签:

郭文杰

话剧

一默

天津日报

分类: 新闻报道
2015.7.20《天津日报》
天津方言剧《这年过的……》首演
一台方言剧 一段桑梓情
刘莉莉

  本报讯(记者 刘莉莉)“老婆儿、老婆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昨晚,南开区人民文化宫响起浓浓乡音,天津方言剧《这年过的……》在这里首演。

  这部戏以日伪时期天津老百姓的生活为主线,意在重现老天津民风民俗。除了满台的天津话,更让观众新鲜的是,戏中演员的平均年龄近70岁,其中年龄最大的已经90岁。

  这些老人家,干嘛要排这么一部戏?天津方言语音建档专家组组长谭汝为讲述了这部戏的“前世今生”:建档工程的录音工作过程中,一些发音人提出,能不能编个剧本,用天津话演出?这个偶然的提议,引起专家组成员郭文杰的强烈共鸣。郭文杰以酝酿多年的抗战时期天津市井人物和故事为题材,仅用三天时间就写出剧本初稿,经专家组修改定稿。演员呢,就以天津方言发音人为班底。排练资金集体自筹,从创作、排练到演出,仅用一个月时间。我想,这是天津父老高涨的爱国情怀以及对天津方言文化的由衷挚爱。

  这部戏抒发桑梓之情的同时,也是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该剧编剧、导演郭文杰表示:我们尝试着用取样生活片段的方法,用另一种视角,审视那段我们不堪回首的日子。历史让我们反思、警醒,正视历史也是阻止不幸重演的办法之一。

  昨天演出一开场就是“味儿正”的传统吆喝:修理笼屉、卖绒花、卖糖瓜、卖糕干、卖年画……一下让观众感受到浓浓的家乡气息,孩童们口中的歌谣,勾起了台下不少中年观众的儿时回忆。剧情地点设定在陈家沟子,这里有热血的无业小子,有怯懦的教书先生,还有小买卖人儿、媒婆、大了……他们各有苦衷,但对国、对家的情感是流淌在血液里的。剧中所有角色说的都是天津方言,台词设定也多使用天津方言典型语汇和句式,艺术地体现天津方言朴实明快、简洁幽默、表现力强的特点。

  演出结束后,一位天津大姐对记者说:连开场主持人说的都是天津话,太亲切了!看着长辈们在台上演得那么认真、开心,我也很感动。虽然我现在说普通话比较多,但这乡音,不能忘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