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津人“元宵节”怎么过?

标签:
今晚报民俗一默元宵节 |
分类: 津味小文 |
老天津人“元宵节”怎么过?
不知不觉这年就差不多过完了,又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吃元宵、看花灯、猜灯谜这些年俗自然不用多说,那您知道几十年乃至上百年前老天津人是怎么过元宵节的吗?今儿咱就说道说道。
- 发布日期: 2015-03-05
- 作者:张显明 郭文杰

现在咱们一说吃元宵都是买现成的,很少还有人在家下工夫自己做的。可在早年间,虽然街上有卖元宵的,但老百姓更热衷于自己做元宵。当时做元宵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不过,肯定还是用糯米面,天津人俗称江米面。面好准备,制作起来比较麻烦的是馅料,先要把一定量的白面放在锅里炒,炒到八成熟时放进准备好的白糖、青红丝、瓜子仁、核桃仁等。在馅里加面的目的是为了不让糖太稀,要不煮的时候容易破,而且吃时也容易流出来烫嘴。不过退一步讲,既然是自家做,怎么放、放哪些东西没有固定规矩。
放好各种料后改成小火炒,尽力搅匀,见白糖开始熔化并搅拌均匀后出锅,放在一个方容器内,趁热压实了,放到半凉时就可以倒出来切块了,块的大小基本是二厘米见方的小块,这样白糖馅就算准备好了。
那时可不像现在市面上动辄就十几种馅料可以随便选,特别是近些年还出现了钙奶馅、榴莲馅、奇异果馅,吃起来已经俨然像高档的甜点。想当年除了白糖馅,只有红果馅、红糖馅等,再后来才有黑芝麻馅的。
后来市场上就有卖现成元宵馅的了,有的人图省事,就会买现成的馅。早年间元宵是团出来的,也就是把糯米面用水和成面团,把馅一个个包进去,包上后还要团一团,圆了就行了。发展到后来改摇元宵了,家里做只能靠两个胳膊摇,这可是个力气活,用一个圆笸箩或是一个大盆,放上糯米面,把元宵馅在水盆里蘸一下水,然后放在笸箩就开始摇了。说是摇其实是转,要让馅和面充分地粘在一起,摇一会儿粘不上了,就还要蘸一下水,继续摇。如此往复,一直到元宵足够大时才算完成。
那时的元宵,比现在的个头大。煮时看着面又大馅又甜的大元宵,在沸腾的锅里滚动的时候,要一边往外撇沫子,一边加一点凉水,看到一个个元宵都漂在水面上的时候,就可以出锅了。
当然说了这么多,虽然今天叫“元宵节”,但元宵也只是餐后象征性地吃几个讨个彩头,今儿真正应该吃的主食是饺子。这就是当年老太太们常说的“星星赶月亮”,元宵饺子一起煮一锅出,“星星”指的是元宵,“月亮”则是饺子,您说这老比喻形象不形象?不过现如今已经很少还有人这么叫了。
摸门钉求“添丁”
早年间清朝时天津还有城墙,平时每天晚上都要关城门,住在城里的人不能外出,城外的人也不许进城。那时天津最繁华的地区是北门外的估衣街、侯家后和东门外的宫南大街、宫北大街等地。每逢元宵节,这些地方一到夜晚各商家挂出各式各样的花灯,燃放各种花炮,成了火树银花的“不夜天”。这天城里的人都出城逛灯,为此正月十四到十六这三天夜晚就不关城门,以便于老百姓观灯,所以这就又产生了一个民俗叫“摸门钉” 。
门钉是什么玩意?正名叫金沤浮钉,俗称馒头钉或蘑菇钉。简单地说就是大门上安装的一排排的大铜钉,咱们民俗“摸门钉”摸的自然是城门的门钉。“摸门钉”要在正月十五夜晚进行,都是年轻女子三五成群结伴,如同玩游戏一般,推出一人站在城门五步以外,蒙上眼睛伸出手去前行摸索,如果一下子就抓到门钉,大家就为之鼓掌喝彩,摸不到门钉则会逗得大家欢笑。
要问这个民俗有什么寓意?为什么要在正月十五之夜进行?因为门钉的“钉”和“丁”同音,年轻妇女都企盼能尽早生育,为家中“添丁”,人丁兴旺。所以摸到门钉是“生子添丁”的吉兆,而未婚女子摸上门钉也预示好运来临。正月十五是新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摸过门钉再从城门外的桥上走过护城河,隐喻着沟通阴阳,迎接新的生命从彼岸来临。
不过随着1901年天津城墙被拆除,这个民俗也就消失了,起初还有些怀旧的人看到有门钉的庙门去摸摸,不过后来这个民俗慢慢就被人们彻底淡忘了。
踩街“截会”炫财斗富
早年间花会在过年时出会,叫做踩街。踩街是当时正月十五全民欢庆的主要内容,踩街就是走大街,不穿小巷,穿小巷一方面是里面不好走,更主要的是没有截会的,那什么是截会呢?
在那时一片居民区就会有几个花会,高跷呀、杠箱呀、武术呀等等。这些老会的活动经费是从哪来的?当然是这一片儿的有钱的人家捐的。人家捐了钱,过年出会时就要走到人家门口耍一耍,这既是一种回报,也有这么一点炫耀的含意,所以走哪儿是有安排的。
所谓截会不是堵住路、截着不让人走。截会时要在花会必经之路上,放上一张小炕桌,在桌子上放上点心和水果、茶叶之类,有的还要放上一些赏钱。花会这边是由会头带路往前走,会头手里拿一个小锣,见有人家截会,敲锣示意大家停下,自己过去和截会的大户人家换帖,双方交流后,会头指挥打开场子,开始在这片开出来的地方表演起来。
表演以后,会头指挥着随从的人们收走点心水果和赏钱,这才继续往前走,这一天下来几个截会点转完,一天的踩街也就结束了。大户人家的截会让花会表演可谓高潮迭起,不光截会者家人、亲朋好友可大饱眼福,连附近的邻里及周围集结的游客、香客也都跟着沾光。截会者某种程度上带有一种炫耀财势、与人斗富的心态,但正是这种行为又间接刺激了各老会的发展,使其在互相竞争间促进了表演、服饰、道具上的日臻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