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吃鱼的讲究

标签:
陈家沟子文化一默鱼民俗 |
分类: 津味小文 |
回忆吃鱼的讲究
- 发布日期: 2013-07-18 《今晚报》
- 作者:郭文杰
我早先家住在陈家沟子,天津原本就是漕运码头,陈家沟子是东码头。在清末时期这一带是一条非常繁华的街区,这些繁华几乎都和鱼有关,发鱼的、卖鱼的、鱼锅伙,有摆摊,有挑挑的,也有端木盆的,这些人奔波劳碌,里里外外就是为了一个事——吃鱼。
吃鱼对陈家沟子这一片的人们来说,是件不可或缺的事,吃起来讲究还有很多。比如鳎目鱼算比较高档一点,它的特点是肉嫩、刺少、不腥、肉厚,因为这些特点,讲究在伏天燉鳎目,还有人喜欢煨上点猪肉,慢火慢炖收汤,要把味道慢慢煨进去。做法是要先蘸干面上火煎,猪肉炒糖色炖上,放上各种作料大料,用面酱炝锅,放鱼再加肉汤,肉煨在一边。那味道,没等熟,街坊四邻都会寻味儿来了。
做鱼是陈家沟子的女人做媳妇的第一份考卷。你可以“横针不识竖拿线”,但你要是不会做鱼那肯定让人笑话。为嘛呢?这块地界人们吃饭离不开鱼,不会做鱼就等于不会做饭。
再说说吃河鱼。吃河鱼对陈家沟子人来说可真是小菜一碟。先说卖河鱼的随处都是,摆摊的不说,最有特色的要数“端盆的”,所谓“端盆的”就是一个小木盆里面平躺着一层小鲫鱼,吆喝着“个个活,活的!”人们听见这样的吆喝就知道是卖小鲫鱼的来了,来买的也都是熟客。其实凡是干这样生意的大多就住在附近,全是邻居,卖完一盆,好回家再续一盆。可别小看这端盆的,就靠着一盆盆端,也能养活一家人。
说到河鱼的经典吃法不能不提汤菜,侉炖鱼和醋椒鱼就是其中经典。侉炖鱼的“侉”字没有贬义成分,甚至还有几分明贬暗捧之意。这类汤菜比较重要,叫用鱼养汤,选料主要用鲤鱼、鲫鱼、草鱼、花鲢鱼等鱼,饭馆里比目鱼(鳎目鱼)和江梭鱼也选此做法。做法看似简单,但味道不凡。在选料时,“鲜”是第一位的,不鲜的鱼是做不了这道菜的。做法上河鱼和海鱼有区别,河鱼不用提前入味,海鱼肉厚腥味重一般要提前入味,还要上油锅炸。河鱼有的都不煎,就是直接入汤锅,要放葱白和蒜,根据量大小还要放一两个大料。大火烧开改小火炖,煮到肉烂不散,关火放芫荽、香葱,装在汤锅里。先盛汤,端起碗,汤还未入口,味已冲进五脏六腑。
醋椒鱼和侉炖鱼的区别主要在口感上,醋椒鱼在酸辣上增加了力度,突出了醋和胡椒的口味,严格地说这应该算一道保健菜,胡椒入胃和大肠经,有温肺和胃的作用,醋有消食开胃、散瘀的功效。每次吃完后,浑身会有一种说不出的舒服感。特别在秋冬两季吃那热乎感觉就更舒坦了。
吃鱼是陈家沟子人的生活,也是他们的生计。早年间在这趟街上有一家专门卖鱼料的小门脸,凡是想熬鱼的就拿着小碗花上几分钱去买点鱼料,煎完了鱼往上一倒料就全齐了,想一想就是靠这几分钱的小买卖都能养人,可想当时人们吃鱼之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