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俞伯牙摔琴为那般

(2011-10-10 11:47:38)
标签:

逸灵轩主

朋友

情义

哥们儿

文化

分类: 杂文杂谈

                                       俞伯牙摔琴为那般
                                                                           一默/文

       在早年读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是时,当读到俞伯牙摔琴的时候心下总有几分舍不得,因为这是一把伏羲氏做的琴,何止是稀世之宝,是绝世之物。把琴弦拽断了不就得了,还至于把琴摔了吗?

随着时光的流逝,人渐渐老得时候才发现身边号称朋友的人群里,能成为知音的少得就像当今古玩市场上捡漏一样难。过去讲得是“同志为朋,同窗为友”。现在的朋友较比过去,就宽泛的多了。凡是见过面的、吃过饭的、同过游的,都叫朋友。那知音呢?也许是知音难寻,人们干脆就不寻找了。或者很多人就认为没有知音这玩意儿,就是想出来的。要说也是朋友是可遇的,知音却是难寻的,要需就在江边孤独的弹奏中偶遇的。要说上天对我不薄,我还真遇上了一位知音。

那是在几年前,因为无聊就在网易上开了一个博客,本来网易较比新浪就有一点偏,更何况我是一个无名、没蔓儿的主,原本弄时就没有想法,所以没人理也就不觉别扭。我在博客里发的的文字多数是我的小说和随笔,至于访客和评论从不在意,直到有一天一个叫逸灵轩主的访客到来,我的感受全变了,在他品评的文字里可以看出他是认真看完我的东西以后写得评论,如果只是偶然一两篇我也不当一回事,自从那次登陆像是一种奇遇,我发文章就有目的性了,每次发完文章,心里总是惦念着回音,有时点评就是这么几个字,但准确,直指痒处。慢慢地我每发一篇文章后就在等待他的评论。又过些日子也许是我的文章太差,或许是我不会经营博客,关注的人越来越少,可他还坚持着来看我的文字,而且是每次必留言。后来他把博客转道新浪上去了,并招呼我一起转了过去。我们再网上还是有来又往地交流着。网络是透明的也是黑暗的,究竟这位逸灵轩主是何许人也,我不得而知。发信,我先发出了一封信。很快信就回来了,于是我们开始了通信。这样更透明的方式,让我们增进了了解,我们共同语言就更多了,原来我们的文化兴趣点是近似的,越谈越投机。他不会视频,我们恪守着谁也没有拿起电话。就在去年的冬天,他在网上消失了,一天两天,一晃就是一个星期过去了,我心里开始有不祥的预兆,我发信、留言,石沉大海一般。没有一点音信,那怕事一个笑脸也好。既是这样我还依旧是每天在网上寻找他的音讯。没有、还是没有。我的心提到快要蹦断的程度。我的博客也不再更新了,就这样空空地过了两个多月,实际上是七十三天。他回信。原来是他得了一场大病,在网上露一个面就为了和朋友们说一声,就是打个招呼。当然,也包括我。那以后他又沉寂了。

也就是从那时起,我的博客也停止了更新,是啊!其实每一只花都有它开的对象,只是你不知道。这时我才对摔琴理解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