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的我与许多人一样,有写诗的习惯。即使是那些深深沉浸在哲学冥想和史学考据中的日子。我并非如康德一样刻板的人。诗歌之于感情,犹如一层美丽的装饰。喜欢诗歌源于喜欢感情。
自习室里,锃亮的灯光下漫笔,写着许多自己喜欢的诗歌随笔,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它可以帮助你驱除诸多烦恼。尽管我早没有了写日记的习惯,但依然忘不了那些在日记中度过的岁月。多年以后,我仍偶尔写诗歌。只是此时的心境已大不相同。这时的诗歌是暂时将自己拉回到仿佛少年,给人生一种通透感而已。
纷芜残烟一笑空
幽怨如刀付诗丛
苦雨不解百花意
凄凄点点醉唱中
诗歌中的感情并非一定要有所指,有的时候,我们自己也并不想琢磨清楚到底心中所想是什么东西,只是将那种隐约的感情表达出来,在这种场合,诗歌比散文随笔都要优越的多。诗歌当然不能完全准确的表达感情,而且还能给感情披上一层华丽外衣,让原本神秘的感情显得更加朦胧。读诗者可以从各种角度解读,再也猜不透原作者的真意,或许这也是一种魅力吧。
伤情诀
长江边上正求学
偶遇良姝把妆卸 犹胜回魂夜
足蹬金靴怀中雀 娇笑如玲情切
寻寻觅觅遍山野
不见幽影更无人 梦里好时节
江水滔滔情人血 惟余一船风月
人的感情并不一定都是美好的,有时甚至有许多不足为外人道的秘密。人类天生要追求自我肯定,于是将这些并不好看的杂质滤去,剩下一片干爽。诗歌,是一种滤镜,把感情装饰的玲珑剔透。有了诗歌的感情如同有了外包装的商品,看上去有一种让人想要触摸的欲望。这种打磨反过来也能影响人的感情。诗歌写多了,感情往往要纯净一些。这是上天给写诗的人独有的恩惠。
久别思不休
一见更相愁
春泥恋花久
翘首待初秋
当人们追求对仗与平仄的时候,早已忘了,诗歌只是一种文字形式的感情。它像流水一样柔软,像顽石一样天然。让那种朦胧的感觉随着意识流缓缓地溢出笔端,印在纸上。它是怎样就写成怎样,不是很好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