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机关兵(8)军旅长篇小说连载

(2007-05-09 10:09:54)
标签:

军旅众生像

 

(8)小事

       所谓小事本是个很抽象及含糊的概念。事何以为小,在我看来除去事情本身外还主要决定于人们对它的反映程度。也就是说,小事反映大了,也就等于是大事了。

       这道理我搞明白了,三爷搞明白了,唯有白志林自始至终都糊涂着。

       白志林是个小事不断的家伙。我们给他归总出三宗罪来。一是着装不整齐。这小子穿军装有个毛病,喜欢趟着衣领上的扣子。这正迎合了当时的一首流行歌曲:露一点胸膛才叫男子汉。就是因为露了那么一点点的胸膛,只要一赶上机关兵整顿,他就成了参谋长挂在嘴边的典型。末了就算他系好了扣子也没用了,因为他已经被参谋长说成了一个符号,一个代表着自由散漫的符号;二是言行不检点。这一点可能是受了三爷的影响。可人家三爷脑容量大出他好几倍,知道该收敛时绝不大嗓门说话。白志林可不行,天生一个人来风,和干部甚至于首长说起话来不走脑子。记得有一次李处长闲来无事,与大家聊天,说到写字,他鼓励我们都买本字帖,利用这三年的时间练出一手好字来。大家都知道李处长平日里喜欢舞文弄墨,有空就要拉着人大谈一通米芾、王羲之什么的。象我们这些俗人也就是摆出个洗耳恭听的姿态来,讨个乖巧。可白志林偏不走脑子,傻呵呵地大嘴一张:“我们练好了也没用,那是当官的练的。听我姑夫说领导提个字还给润笔费呢。”

        白志林的第三宗罪是嘴馋。此人啃个萝卜两片嘴唇都是油汪汪的。后来我们的伙食水准滑坡,清汤寡水的难以下咽时,就争着招呼白志林:“志林,坐我对面来。”大家一致反映,只要看着白志林的油嘴,就能吃下饭去。

        机关饭堂分里外两间,我们在外间吃饭,里面的小间则是首长们小灶。其实首长们吃的并非山珍海味,也就是比我们多出一两道菜而已,可这么一隔,就吊起人的胃口了。每当首长离开,白志林就会捧着自己的饭盆以百米冲刺的速度闯入小间,将桌上的剩菜风卷残云。偶尔为之倒也没事,可每天都是这样一副饿虎扑食的样子,就会招来别人的白眼了。

        当然,我们是不会给战友脸色的。冲白志林翻白眼的是程管理员。一天白志林又扑进了小间,正要将半盘抄鸡蛋囊入自己的盆中,程管理员走了进来,冲他说:“在外面还没吃够啊?!”白志林随口说了一句外面的伙食越来越难吃之类的话,一下子触动了程管理员最为敏感的神经。结果俩个人吵了起来,白志林愤然离开,半是有意半是无意地将一盆鸡蛋汤撞掉了地。

        程管理员命令黑驴保护现场,上楼找参谋长告状去了。三爷说我们还是赶快把地上的鸡蛋汤收拾了吧。白志林不以为然地边鼓着腮帮子道:“什么大事?!不让人吃饭啦?!”

        参谋长没下来,而是把白志林叫了过去。四十多分钟后,白志林灰头土脸地走出参谋长的办公室。一眼看去就知被骂得不轻。“骂?!还踹了我一脚呢。”白志林向我们叫屈道。

        晚上全体机关兵点名。参谋长将白志林叫出列又是一通训斥。从饭堂闹事一直说到他的衣领问题、头发问题,早晨不按时起床问题……这下白志林该明白了吧,事再小,可经这么一说,就都是问题了。

        最后参谋长不光给了白志林一个处分,还将饭堂的六扇大玻璃窗也划在了他的责任区里。对白志林来说处分他是不怕的,因为有姑夫的背景,处分是不会真的被放入档案的。唯叫白志林难受的是饭堂的那六扇玻璃窗,一共24块玻璃,擦起来是够他小子受的。这可能就是参谋长治军的高明所在。记得是刚处分白志刚不过一个月,上面要来人,机关开始搞卫生。白志林被逼急了,想出个主意,自己掏钱请来两名玻璃工,替他擦饭堂的玻璃。谁曾想刚擦了一扇,便让参谋长知道了,说你小子倒是聪明啊,干脆花钱雇人来当兵好了。

        玻璃工被请出了营区,剩下的玻璃将白志林折磨得几近崩溃。早晨一睁眼他就对我讲,夜里做了一个好梦,饭堂的玻璃都叫人给打了,参谋长决定按铁皮。

        白志林把账都记在了程管理员头上。他四下乱讲,伙食越来越糟是叫程管理员中饱私囊了。三爷和我曾劝过他这种事情不要乱讲。按三爷的话说,程管理员能混到今天这一步,根有多深咱们是不知道的。

        在小事上,我也犯过一次错误。

        汪主任有个小上学的女儿,每天需要有人接送,为了尽快赢得领导的信任,我主动承担起了此项任务。本来任务进展得很顺利,汪主任的姑娘是个性格开朗的女生,一路上总是跟我有说有笑关系很是融洽。可就在一天我骑车出营门的时候,该死的白志林冲我喊了一句:“又接你的小媳妇去呀?”我随口应了一声。结果我们二人的玩笑,竟被经过营门的孙干事听进了耳朵里。没出三天,主任客客气气地找我谈话,说感谢我为他的家庭分忧,以后就不用烦劳我了。他这一客气叫我心里没了底。我终于明白什么叫因小失大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