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在学校遇到挫折怎么办?

(2007-01-25 09:09:18)
    一位家长前日留言:自己的女儿遭遇了“班主任危机”。这是学生最可怜、家长最头疼的事情。如同我们到医院看病却得罪了主刀大夫一样,心里忐忑不安可想而知。
 
急切的盼望大家的回复:帮帮我

    一月18日(星期四),北京市教委要求学生填写一份学生对学校满意度的调查表.其中表头提到任何人不得看这份调查表,这是你的隐私。其中一条是对班主任老师的意见和建议,我女儿填的是:老师应该公平地对待学生。第二条是学生对学校的建议和要求,我女儿填的是:这份调查表应该直接交给学校,而不是班主任老师。
    接下来发生了不该发生的故事
    班主任老师,从笔迹上辨认出这是我女儿写的,拿着这份表问孩子:“这是你写的吗?”孩子承认是她写的。
    老师把她叫出去问:“老师对你这么好、你这么好的学生、这么评价老师、老师很不能理解、说我不公平,春雷被作文比赛,咱班就一个名额我推荐,你还说我不公平。”
    这时老师又说:“接下来你准备怎么办?”我女儿说:“那我给您改贝。”(这张表明确要求不得涂改)老师又给孩子第二张表,并且告诉孩子,回到班级我还要说这件事。
    班主任回到班级说:“一个女同学写的老师不公平,我看后的感觉是一个字寒。还有另外一个同学写老师你注意休息,我看后的感觉一个字暖。”
    孩子拿着第二张表就哭。有同学劝到:“哭什么呀,写点好话不就完了。”
    孩子在对班主任的意见一栏写下:“无”
    期间,有一位老师安慰孩子:“你去跟老师说我一时心急,没想好就写的。”
    孩子去老师办公室说了这番话。班主任说:“没事了。”
    到晚生回寝室前,孩子给我打电话,说:“妈妈、我考试没考好、今天哭了。”
    我电话安慰孩子,孩子说妈妈我没事了,我相通了。孩子没有提到这件事,我粗心也没多想。
    第二天一早,我给班主任打电话,说孩子没考好,哭了,老师也没有跟我提起事因。
    星期五,晚上孩子带回来一份给家长的调查表,我在填写的时候孩子说她也填一份。
    才把事情的真相告诉我,我问孩子,为什么星期四晚上不告许妈妈,孩子说老师说妈妈很辛苦,不要什么事都跟妈妈说,我怕你着急。
    但是,我的感觉心疼,愤怒。

 
    教委作为例行工作,一定会在学期末对教师进行评议,其中学生评议应该属于民主评议了。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不仅要进行相应学科的教学,还要进行学生的思想教育、品行培育、行为管理等等。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教学教育方法也会有所不同,每天面对那么多学生,多少可能会有一些关注不到的地方,难免会发生学生感觉受到伤害或者感觉不公平的情况。所以在学生评议老师的时候,会把平时积压在心中的这种感受表达出来,而学生所表达的这种感受,可能会让老师觉得委屈,甚至气愤。其实这些事情无可厚非,也是学生人生中的一种经历。只是学校在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如果欠妥当,当成形式主义一带而过,就会无形中降低评议的作用,甚至引起麻烦。这位家长遭遇的就是这样一种情况。
 
    从孩子做出的两个回答上来看,提出“老师应该公平对待学生”,就说明这位老师肯定有过并且不止一次的出现过误解学生的情况,而且不是针对这个孩子的。这个孩子应该是在公平的就事论事。老师简单的将此事认为是在学生自己申辩,也可能是情急之中的失误。认为“学生评议应该直接上交学校”,就说明此为老师就有分辨学生笔迹来找后帐的前车之鉴。唉!这位老师对学生的熟悉了解可见一斑。应该说这个孩子是个聪明、正直且明辨是非的学生。
 
    作为老师,关心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应该可以看做是工作认真积极负责之心,应该闻过则喜。在这种事情上揣摩学生笔迹,已有小人之嫌,还找孩子谈话,去向孩子们申诉自己所谓“寒”“暖”之词,更是有些可笑。难到教师工作是要追求小小的孩子们来用语音和行为温暖为师者的心灵吗?有些老师在工作中一直以自己为对生负责自居,其实并未将孩子们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对待。越是低年级的老师出现这种情况的几率越高。
 
    作为学生,遭遇这种情况应该还属幸运。毕竟老师还明确主动的将此事向学生讲清楚,说明老师对该生还是很信任,并未因此事影响对学生的看法和态度。能说开,就说明此事已经结束,就无需再去计较。换种情况:老师不和学生谈,不在班级上和孩子们讲明自己的态度,悄悄的干活,这对孩子的伤害可是潜移默化的,可谓阴险至极。这些情况家长应该和孩子多做沟通,帮助孩子减少心理压力,多和老师沟通,教育孩子,不能因此一件事情否定老师所有工作。
 
    对于家长来说,对于此种事情确实棘手:如果没有能力给孩子转学,确实无法和这位老师去理论,总有种投鼠忌器的感觉。不理论,总觉得自己孩子受到了不应有的伤害,心里忿忿然。回想我们自己每个人长大的过程,都不会在一个和风细雨的温室成长,都曾遇到过这样或者那样的伤害,如何战胜挫折让自己快速的成长,是孩子发展的主题。应该说孩子在学校中遇到这类事情是很正常的,要给孩子以信心,要结合孩子的年龄和性格特点给孩子讲处理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我们还是要相信老师,相信学校,多和老师沟通交流,淡化矛盾,尽力给孩子创造健康的成长空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