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是个腼腆、内向的男孩子,甚至还有一点“女气”。他不喜欢体育运动,平时交往的男同学也不多。于是班里的男同学常常笑话他是女生,说他没有男子汉气概。为此,小张心里很难受,他渴望和其他男孩儿一起做一些“男生该做的事”来证明自己。可是,平时不喜欢体育活动的他在球场上只能更加受到嘲笑。有一次,小张跟着其他男生一起去了网吧,他因此发现了自己在游戏方面的“天赋”。从此,小张便常常跟同学去网吧,通过玩游戏来证明自己是个男孩子。
这里所谓的同伴压力,就是指一些青少年往往是受到同学和伙伴的影响而接触网络,从而迷恋上瘾。据了解,目前青少年中,尤其是男生最主要的交流话题就是网络和游戏。除了小张的情形,更多的孩子是在和同伴的聊天中了解网络、认识游戏从而开始了“网络生涯”。可见,我们有必要鼓励和引导孩子探讨一些更积极、更健康的话题,从而避免同伴的影响。
1、引导孩子关注其他话题
排在网络和游戏之后,男生普遍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是体育运动和科技、军事。这几个话题健康而有意义。兴趣都是培养出来的,比如上述案例中的小张对野生动物和科幻有比较浓厚的兴趣,我们便建议他的班主任给他创造一个平台,展示他这方面的才能。结果,小张在同学中得到了肯定,并有了一个新的外号——“生物学家”。因此,小张也从这方面证明了自己的“男子气”,从此,泡在网吧的时间少多了。
2、利用网络创设平台
很多孩子已经习惯于上网,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像小张那样需要通过上网来证明什么,而是将上网当作一种习惯性的活动,如同家长们习惯了每天晚上看电视一样。但是,上网并不意味着一定“成瘾”,上网也不意味着一定玩游戏。例如,某中学开设了学校网站和电子论坛,同学们可以在网站论坛上讨论各种话题。这个论坛上就有科技板块、篮球板块、明星娱乐板块和科幻板块等。这种通过网络平台的交流是学校生活的延续,是孩子人际交往的另一种形式。从整体上说,孩子花更多时间在这样的平台上交流健康的话题是利大于弊的。
因此,家长一方面要关注孩子们的兴趣取向和动向,一方面要积极引导,避免孩子们错误地把上网当作潮流,把玩游戏当作“男性的特征”。而学校和教师也应该为孩子们积极创设各种平台,展现他们除了网络和游戏以外的各种才能和特长。
文章引用自:http://www.etiantian.co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