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一句爱的表白
文/清茶是好香

前文,话说,丧偶老年男人不找老伴找保姆,是因为而今时代使然,责任使然,利益使然,年龄使然。
秋77岁,老伴癌症去世16年,一儿两女皆以成家,发展都不错,直奔全面小康之家。之后,秋又与一同龄人月相识相伴一起生活,约15年。月是在给别人当红娘与秋见面时看上秋的,继而与秋在一起了。类似的老年人,基本都不会领取结婚证,因为,各自百年之后,都会回到结发夫妻之家,与原配一起安葬。
月,是城里人,有儿女四人,两男两女,身边两个,外地两个,都有工作有家室。平时,与小儿子一起生活。由此,每年都会独自远赴西南省会,去大儿子家居住两三个月,自己看看病,给儿子帮帮忙,顺便休闲下,与儿孙共享天伦之乐。与秋来说,与其说是老伴,不如说是临时伙伴,或者说难听点,是那啥伙伴。因为,十天就有八天不在家。这一切,秋的儿女看在眼里,不满在心里。吃喝拉撒,都是秋在照顾月。能者多劳,勤者多干。月较胖,好吃懒做,唯利是图。一个月下来,也不少花钱。这些文字,都是秋的看法,亲身体会,中肯评价。每当儿女唠叨时,秋的态度就是不耐烦地搪塞,不想麻烦,过一天算一天,骑驴看走着瞧吧。
两三年之前,秋还每天在运动场跳舞、教舞,健身运动,好不快活。然,随着年龄的推进,秋的关节越来越不好,几乎变成了O型腿。老年病,行走越来越不便,除非换关节。可是,因为有肺气肿,专家医生儿子说不能做手术。所以,身边不能没有人照顾。换句话说,就是几乎24小时家里有人才行。再说了,秋又不习惯与儿女在一起生活,喜欢自己住,楼上楼下,独家小院,方便自在。而月又无法整天在家,于是,儿女们想方设法给秋施压,千方百计做其思想政治工作,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软硬兼施好说歹说,要求与月分手,再找一个保姆,照顾其生活起居。终于,一切都按计划进行着。
梅,是农村的,有两儿一女,都已成家,刚有了重孙(外孙),两年前丈夫去世,比秋小10岁,67岁。因为婆媳关系,还因为经济因素,早想出来挣钱养自己。梅与秋之结发妻子是一个村子的,而且还是邻居,住在前后院,从小在一起玩,彼此非常熟悉。尤其是,曾经与秋之外甥女云生活在一个院子,得到云的好评。有道是:无巧不成书。正当秋之儿女四处为其寻找保姆时,云遇到了梅,三言两语,又登门拜访,请梅来照顾秋,每月当地最高工资700元,一年两身衣服,梅当时居然就答应了,在女儿的“教唆”下。
梅的到来使得秋之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家,与月相比,天地之别,焕然一新。首先就是大扫除,大清洗。结果呢,窗明几净,而且,都是同样的生活习性,一天三顿饭端在嘴边,合乎口味,这使得秋之儿女倍感欣慰。私下里还说,真不错,希望梅能长久待下去。刚到时,梅总是貌似认真地说:“你爸总让我和他说话,怎么干活呢?”长女听后,也忍不住笑曰:“别着急,慢慢干吧,又不怕耽误什么,也别累着。他叫干啥就干啥吧”。
起初,秋之长女每天都去看望父亲看望梅,缺啥买啥,没啥补啥。对梅真可谓是捧在手心里,赞美之声不绝于耳,希望梅能安心住下,生怕怠慢了人家,无人照顾其父。梅是素食者,不吃肉不喝奶,秋也表现不错,“强迫”梅每天喝一袋奶,如此这般这般。
而梅,当时走得急,没回家拿任何东西包括衣服,于是,秋之长女给买,花了约400元。梅说要买个手机,回头给你钱,于是乎,长女花了200元给买。梅说吃的药完了要买,次女在场急忙给买,花了100元。买菜拿了100元,居然花完了,菜没买多少,乱七八糟买了一大堆。渐渐地,秋之家人感觉不对劲儿啊,来了还不到一个月,花费居然1000多元,包括登门拜访时,买东西给外孙见面钱300多。这一切,还不包括工资。
在此期间,梅还牢骚满腹,或许真的彼此不太适应吧。梅嫌秋脾气不好,嫌秋不让打电话、打电话时间太长,嫌闷得慌……秋嫌梅总是哭哭啼啼、担心想念做过食道手术的儿子;儿子给梅开过工资后还和我说,你也得给我点钱……在此期间,云也时不时去看望舅舅以及美,开导下双方,安慰下彼此,总有个适应期。人无完人嘛,世上哪有十足的称心如意之事。
突然有一天,云再次看望舅舅之后,与秋之长女见面,分享彼此的“成果与信息”,云笑着说:姐,今天梅婶还说,你舅舅和我说:“咱就这么过到一起吧……”真没想到,梅居然会这样说。真乃最给力的一句爱的表白。姐妹一致认为,即使秋说过这话,梅也不该与他人提及。除非一个目的:梅,愿意与秋一起走向未来,生活在一起——即使某些方面某些地方还有些不太满意。可是,世上哪有完美无缺十全十美的人或事呢,昂?
至于未来的走势如何,至于彼此发展的结局如何,请让时间来告诉你、我、他、她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