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非常大调解》是一场荒唐的闹剧

(2007-02-23 07:48:31)
分类: 时事视点
《非常大调解》是一场荒唐的闹剧
 
      2007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法治在线》栏目倾力打造了七期特别节目《非常大调解》,这是《法治在线》在继《社区警务站》、《非常探案》、《非常夏令营》、《评书说案》等系列特别节目创作后的又一次创新,《非常大调解》沿用了“非常”的系列特别节目概念,以“真实案例,真情演绎”为宗旨,引入了注重“调解过程”的戏剧性悬念,营造了超强的现场交锋感,节目将于正月初一至初七在新闻频道黄金时段每晚21点30分播出。系列特别节目将分为《邻里之间》、《办公室风波》、《往事不堪回首》、《老张的故事》、《滴水住宅》、《自驾游的烦恼》、《种下的矛盾》七集,将为您展现邻里、同事、网婚、宠物、旅游引发的七种生活中常见的“麻烦事”,并将邀请专职的人民调解员,法官、资深民警和民间调解高手以及演艺界明星组成阵容强大的调解团,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案例进行现场调解,还将邀请知名律师、心理学家、社会学专家组成调解观察团对调解的最终结果进行点评。
      在《非常大调解》即将结束的时候,总的感受是这是一场荒唐的闹剧。
      第一,《非常大调解》在娱乐法律和真理。
      非常大调解在台上的组成人员大多数是娱乐明星,如李金斗、苗圃、高晓菘、田连元、叶倍等,只有一个真正的调解员。而在调解的过程中往往是这些无知的明星出尽了风头,一会儿嬉笑贫嘴,一会儿来个节目,把一件严肃的法律事情搞得嬉皮笑脸。那个真正的调解员就成了聋子的耳朵——摆档了,根本插不上嘴。而那些明星人物多是无知无畏之徒,胡说八道,如高晓菘在《老张的故事》中竟然说你们这样做就是《老张的故事》销量大增,你再写一个故事又畅销,然后你老婆再写一个故事又畅销。叫人听后真是哭笑不得。这简直是对法律的娱乐和调戏。
      第二,《非常大调解》是对个人隐私的加倍侵犯。
      《非常大调解》往往在没有办法解决的时候就把双方的一些不愿意曝光的个人隐私死缠硬磨逼出来。如《办公室风波》中的那位升职加薪的小姐是否真的独吞了两个人的劳动成果? 逼《老张的故事》中的老张说出自己的哪些行为和书中的一样等等。这些都是个人不愿意说的隐私,但是调解现场的明星们,非叫人家在全国观众面前说出来,这就是对个人隐私的加倍侵犯。调解应该是双方当事人加上调解人三方之间的协商,很多事情是个人隐私的东西,不能拿到场面上公开。我国民国时期的大法学家吴经熊认为,过分强调通过调解息讼对公民的人格会有不良影响:一是容易形成双重人格;二是造成心理的压抑,使民心不和顺,容易走向极端。
      第三,《非常大调解》常常用无形“淫威”压制当事人,牺牲公正。
      在《非常大调解》中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当一方有所缓和的时候,大家便齐心协力来软硬兼施另一方使其屈服,从而达到调解成功的目的。这实际是在用明星和中央电视台的“淫威”给当事人施加无形的压力,使其放弃自己的权利。如《老张的故事》中,老张退了一步要求写书人不用在出书范围内道歉只在学校范围内道歉就行了,而写书人认为在这里答应道歉就是在全国范围内给老张道歉。这时候众调解人,特别是明星们群起而攻之,要求写书人答应这个条件。写书人在无奈的情况下只好放弃自己的权力委屈答应。这就使当事人的一方失去了获得公正的权利。对于这一点,西方程序正义研究的佼佼者贝勒斯就指出程序正义的原则在协商式程序(包括调解)中不适用,因此,协商解决纠纷的方法起码基于两条理由是缺乏公平的:“其一,一方当事人可能比另一方当事人拥有更大的讨价还价的能力(bargaining power)。其二,由于形式正义不适用,因此,与特定某人就相同问题进行协商的不同的个人,可能就无法得到比较正义。”
参加博客大赛请投票投我一票  投我一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