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内涵——“精神关怀”

(2008-09-02 19:08:48)
标签:

班主任

学生

精神关怀

教育

分类: 班主任学习资料与心得

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内涵——“精神关怀”

班主任的天职是育人,育人须以人为本。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班主任应当成为学生主要的“精神关怀者”。作为“精神关怀者”,他所从事的是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精神劳动。因此,精神关怀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内容,它准确地反映了班主任教育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深刻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精神,班主任以精神关怀培养学生的关怀精神。精神关怀表达了班主任首要的、根本的任务,虽然一般的科任教师也要关怀学生的精神生活,但是,给学生精神关怀最多的应当是班主任,因为班主任比一般任课教师更多地参与学生的生命活动,参与他们精神世界的建构。有些年轻的班主任渴望别人能教他一些“绝招”,以便尽快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这种愿望是好的,但是,对班主任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技术层面问题,而是观念层面问题。也就是说,班主任最需要学习的,不是工作方法与技能、技巧问题,而是正确的指导思想,即教育理念问题。有了正确的理念,就会创造出许多独特的方法来。别人的方法只可借鉴,不可照搬。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所谓通用的“绝招”是没有的,但每个班主任可以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绝招”。而要想创造出自己的“绝招”,那就必须掌握一个法宝,这个法宝就是正确的教育理念,而这一理念的核心就是“精神关怀”。

(一)什么是“精神关怀”?

所谓“精神关怀”就是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关心他们的心灵充实,关怀他们的人格完善。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就是关心学生的德、智、美、心和谐发展,即良好品质的养成,智慧潜能的开发,审美情趣的培养和健康心理的发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就是重视学生知、情、意、行的协调一致,即将认知发展,情感陶冶,意志锻炼和行为习惯培养统一起来,也就是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知情意合一的教育。总之,“精神关怀”就是要从精神上关心人,从思想上凝聚人,从行为上引导人,使学生的生命内涵不断充实,生命质量不断提高,成为终生幸福的人。“精神关怀”说到底就是关怀学生的幸福成长,这是一种终极关怀。

(二)为什么要强调“精神关怀”?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所以,教育“以对人的灵魂陶冶为核心”。“精神关怀”的提出主要有两大依据:一是依据学生成长发展的特点和要求,二是依据教育的根本目的。

 首先,从学生的成长过程来看,它包括身体的生长发育和精神的丰富完善。虽然这两个方面的发展都需要我们去关怀,但相比起来,孩子的精神成长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精力,花费更多的心血,去呵护和关心。这是因为高尚品德的形成,聪明智慧的开发,审美能力的提高,以及心理机能的优化,等等,这些与身体的成长还有所不同。孩子的身体只要有了丰富的物质营养和充足的睡眠以及必要的体育锻炼,一般都能健康地成长起来;然而他们的精神成长,无一不是教育者关怀与引领的结果。因此,教育要以人为本,就需要在学生的精神成长方面花大气力,下大功夫。

 其次,从教育的目的来看,教育是为了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历来有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分歧。以法国孔德、涂尔干为代表的社会本位论者认为:教育目的就是使个人社会化,成为“社会的新人”,也就是说,教育是为人类社会发展服务的;以法国卢梭、瑞士裴斯泰洛奇为代表的个人本位论者认为:教育目的就是激发儿童的天赋能力,使人的本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实际上,无论是社会的发展,还是个体的完善,说到底,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即为了人的幸福。

教育是为学生终生幸福服务的,为了使学生能够获得真正的幸福,需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我们知道,幸福是人的主观感受,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幸福观:有的人以感官快乐为幸福,而有的人则以精神愉悦为幸福。事实上,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渴望,然而只有能给人带来持久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幸福。那么怎样才能获得持久的快乐呢?建立在物质享受基础上的感官快乐是短暂的,如山珍海味可以满足人的食欲,但再美味的食物,很快就会被消化掉。这种以物质需求的满足而获得的快乐,会诱导人们去追求更多的物欲,而物欲的膨胀就成为贪欲,贪欲则会将人们引向罪恶的深渊。人为什么会犯错误甚至犯罪?佛教的回答是“无明”,即没有智慧,因而对人生缺乏透彻的认识。从某种意义上说,无德是一种愚蠢。无德之人往往私欲膨胀,他们不知道如果一味追求个人的物质享乐,那么,私欲就会越来越大,直至将自己吞噬。真正的快乐来自心灵的满足,因为只有心灵的满足才能有长久的快乐。雷锋为什么总是喜欢帮助别人?因为他每帮助一个人,心里就有一种满足感,就会无比快乐,这就叫助人为乐。所谓助人为乐,就是帮助别人以获得精神的快乐。这种快乐是自我价值实现的快乐,这是任何一种物欲的满足所不可比拟的。雷锋正是一个追求精神快乐并真正得到了这种快乐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雷锋精神的实质就是追求精神快乐。我们学习雷锋,就是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即让自己的心灵满足,从而获得永久的快乐。如果我们这样来理解雷锋和学习雷锋,也许雷锋精神就更容易为广大群众所认同。

既然教育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幸福,而真正的幸福又必须建立在健康精神的基础上,所以我们就要关心学生精神的健康成长,使他们的精神世界充实、丰富和完善起来,从而能够成为会创造人生,会享受幸福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