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CE》:木吉他的纯真往事
文学院B06021A 王巍巍
也许你在走过地铁站时会留意到那里又多了一个抱着吉他弹唱的民谣歌手,他专注于自己的手指与和弦,唱着我们所熟悉的歌,他偶尔会停下来,然后看着路过的人群若有所思。
这是很熟悉的场景,在你的脑海里可能会有无数个片段来告诉你你遇见过那些歌手多少次,听他们唱过多少首歌,看他们流过多少次泪。你向他们搭讪,询问在这个城市里有多少像他那样的人。他向你微笑,然后你们成为了朋友,交换了电话号码、MSN,甚至是家庭住址,在周末的时候你们一起喝咖啡,写曲子,或者干脆带上吉他和啤酒在这城市里某个大学的草地上来个小型的聚会。
你们可能成为极好的朋友,甚至做出了属于自己的唱片,在还没有很多人认识你们的时候开怀地笑和放肆地哭。你们一起度过二十几岁最好的时光,有很多次你庆幸着与他们的相识。然后有一天你们面临着分别,你和你的朋友们拥抱,和他们开着无伤大雅的玩笑;你向你一直暗恋的女孩子赠送CD,看着她明亮的眼睛却欲言又止;你背着你的吉他走进人群,然后向你的过去作最后的告别。
如果你无法完整地记起自己所经历的一切,那么去看电影吧,就在那块发着光并且不断变幻色彩的幕布下,也许你可以找寻到已然消逝的“曾经”。
第一次看《ONCE》的时候,被唤醒的首先是在茫茫人群中偶遇的温暖与亲切,要知道在这个时代人与人的交流有多么地不容易,你在大街上或者地铁站看到一个抱着吉他唱歌的年轻人,你看着他专注的眼神和幸福的姿势,于是就想起自己闪烁着的梦想,你不由自主地接近他,向他问好。在电影里,女孩是这样做的,在现实生活里,我们可能也这样做过。
这是一个关于爱与梦想的故事,除此以外,电影中所有的一切都只不过是道具。男女主人公在街头相识了,他们分享彼此的秘密,听着同样的音乐,唱着同样的歌,他们听得懂彼此的浅吟低唱是因为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曾经,他们明白什么叫“失去”,什么又叫做“离开”。也许正是他们的过去仍然像针一样刺痛各自的心,所以他们之间发生的一切唯美与浪漫都变得和爱情无关。他们之间的暧昧一直持续,直到女孩回归到自己的生活里,找寻到属于自己的曾经。而男孩送给她的钢琴却永远成为了另一段“曾经”的见证。
看这个来自爱尔兰的故事,想到最多的其实并不是电影,而是和现实生活有关的一切。每次和朋友讨论《ONCE》,除掉那些纪录片一样的画面,给我们触动最大的不外乎是这样一个事实:爱情可能没有结果,但是梦想却一直存在。我也一直相信,不管你有着什么样的梦想,只要你自己没有放弃,它就永远不会离开你。这样,你在一切提及梦想的场合都可以说“我的梦想”而不是“我曾经的梦想”。
而除了梦想以外呢?很多年后,你想起自己的经历,那些故事都变得淡淡的,曾经的人和事都已经模糊不清。如果你是电影的主人公,也许会想起自己曾经送钢琴给一个女孩,但是你不会记得那女孩是谁,她的笑容、泪水都如同风中的尘埃,被时间一吹就不见了。你回忆起当时相处的各种情景,它们琐碎而没有秩序,只会有淡淡的伤感包围住你。
你流了泪,而风正在窗外跳着舞。你再一次拿起那把弹过无数次的木吉他,拨响它的琴弦——有那么一瞬间,那些逝去的漫漫时光仿佛又重新回到了你的身边,你好像仍然只有二十几岁,站在大街边弹唱,用一种幸福的姿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