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乖乖女” 费力不讨好
(2013-10-21 09:25:06)
标签:
自我价值费力不讨好职场心理eap赵励君健康 |
职场“乖乖女” 费力不讨好
(本文已发表2013年10月17日《每日新报》)
王倩来自南方的农村,大学毕业后,她不想回到农村老家,因此从大三开始,王倩就一直投放简历,但始终没有回音。就在临近毕业时,王倩的努力终于得到回应——一家小私企招收王倩去做行政助理——因此她对这份工作特别珍惜,虽谈不上感恩戴德,但绝对是心存感激。“我当时暗自发誓,一定要好好工作,为公司效力。”王倩天真地说,“不求别的,只为报答老板的知遇之恩。”
进入公司后,王倩异常努力,不但认真完成本职工作,而且还把自己摆在了“小学徒”的位置,经常帮着其他同事复印文件资料、收发快递邮件,甚至整个办公室的卫生她都主动包揽了。由于王倩很勤快,又爱帮助人,而且从来不计较,所以人缘很好,同事对她也不错。“大家对我好,都愿意帮我,所以我更要对大家好了。”王倩这种“我为人人”的态度赢得了同事们的一致好评,她自己心里也是美滋滋的。可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王倩与同事之间“互相帮助”的性质开始发生变化了。
自从入职以来,王倩就毫无私心地为大家做奉献,久而久之,大家已经习惯了使唤她,原本是出于情分做的事情,也渐渐变成了王倩的本分工作。比如有一次,王倩感冒发烧,所以下班后就没有打扫卫生,转天上班时,就有同事半开玩笑地说:“小姑娘不够尽责啊,没有刚来的时候用心啦!”更有甚者直接问王倩,是不是昨天临走时忘了收拾办公室。再比如,有的同事找不到文件了,就直接问王倩是否看到了,或者干脆把该整理的文件交给王倩,直接告诉她“把这个整理一下复印出来,明天我要交”,自己却甩手走人了。同事的表现让王倩很不舒服。“我本来是一片好心帮忙,可现在却成了大家的‘使唤丫头’,”王倩难过地说,“可我又不知道怎么跟大家说清楚,稍有怠慢,同事就拿我现在的表现跟以前比。”
更让王倩苦恼的是,她的部门经理对她整日围着很多杂事转而不能全身心投入本职工作的状态表示不满,总是人前人后、话里话外地点王倩。“现在我觉得自己就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看着自己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王倩十分无奈,“我该怎么做才能扭转局面呢?”
(记者 白颖文)
赵励君心理顾问回复
在职场中,每个人都希望拥有自己的价值,并获得其他人认同。假如一个人内在自我评价较低,通常就会妄自菲薄、自我否定,并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可,贸然去开发新的价值来源。但是,新的价值来源是否符合自己的身份与角色定位,对于这样的问题,自己却没有考虑周全。
本案例中的王倩,如果是适当地心存感恩、看重来之不易的工作,是合理的、可以理解的。但是从案例中叙述的情况来看,王倩的“看重”显然过度了。
王倩之所以会“过度看重”,是因为其内心自我价值感不足,由此引发焦虑和担忧,并在焦虑和担忧之下盲目追求认同、乱抓稻草。王倩希望提升自己多角度价值这无可厚非,但选择“给所有同事当小跑”的方法却有问题。路线不对,自然会导致“费力不讨好、里外不是人”的结果。
建议“王倩一族”,在选择“提升自我价值、提高群体认可”的途径时,首先把本职工作做合格、做优秀,稳定住自己的岗位价值、获得直属上司的认可。在获得这些的同时,同步内化、提升自我的内在价值感,毕竟“做好本职工作”是混迹职场的前提条件,与自己的升职、发展以及今后的地位都是息息相关的,否则其他事做得再出色,也难免有“不务正业”之嫌,最后只能落得被别人“使唤”。因此,先做好自己的工作,再考虑帮助其他同事做事,这样才能逐渐降低因原有内在价值不足而造成的担忧与焦虑。
(本文已发表2013年10月17日《每日新报•赢周刊》)
前一篇:不敢出头 机会被我“等跑了”
后一篇:“职场贵人”走了 我的自信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