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件事,让我动手写《河父海母》

(2008-10-29 22:03:27)
标签:

河父海母

黄河入海口

文化

刚过而立之年,我便开始经常思考自己的后事。

这种想法与父亲告诉我的一件事有关。

那时候,我的老家东营区六户乡神堂村的李姓迁移了一次家族墓区。父亲带足了钱扔下所有农活去了。后来他告诉我:墓区修得很规整,往前数几十辈先人按序排列,并预留了今后十几代人的空地。言外之意,这墓地不仅有他的,也有我和我的后人的。他为此花了许多的钱。

有一段时间我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突然感觉死亡忽然离自己这么近。我睡不着觉不是因为对死亡的恐惧,而是在思考一个问题:多少年后自己果真要跟随父亲和父亲的先人永远睡在那个地方么?

父亲是黄河入海口第一代移民。他独自一人到我们那个村落户时,村里只有几户人家,其中有母亲一家人。我查过我们村的村史,最早到这里居住的是一个毕氏老光棍,因此“毕家屋子”作了几十年的村名。我的姥爷是一个有主见的人,是村里有政权后两个负责人之一。他是六O年饱受饥饿后死掉的,只活了50多岁。而我的姥娘是目前为止村里寿命最长的人,姥爷去世后近半个世纪她才作古。父亲娶了母亲,我们家也成为了黄河入海口一个稳定的移民家庭。

我知道,父亲虽然在黄河入海口生活了四五十年,可他的心显然不在这地方,而在那个有着他童年梦想、有着他墓地、叫神堂的村子。那时候,他几乎每年都步行100多里路,战战惊惊地从结冰的黄河上走过,回一趟老家。我的亲戚也常有人来往。每有亲戚来,家里都倾其所有,好酒好菜地招待,主客每每喝得大醉,整夜絮絮道道地说话。后来,父亲打了几次迁回去的主意,神堂村也已经明确告诉他:只要他回去,便分给我们一家人耕地。即使我们兄妹三人都外地求职了,父亲仍然时时提起自己搬回老家的事。

父亲一直没能如愿大概与我这个长子的反对有关系。父亲的出生地我去过几次,那里埋着我的爷爷和祖辈。然而,在黄河口的小村和这个有我祖坟的村子之间,我的心理天平明显地偏向了前者。我虽然在黄河入海口的地方只生活了二十年,心却永远地留在了那里。我生在那里,长在那里,我人生中最珍贵的记忆和梦想在那里。后来我想明白了:落叶归根,我的生命虽然是父亲给的,可我和他的根并不在一个地方。这虽然很残酷,却是一个事实。

一个人只有长眠在他的生长地,他才会甘心、安心、不害怕,不寂寞,因为他熟悉那里的太阳、月亮和星星,熟悉那里的一草一木、一沟一坎,有乡音和儿时的玩伴相随,有那么多神奇的传说和放飞的梦想相伴。

我就是从开始想明白这一切时开始落笔写《河父海母》的。我是个意志薄弱的人,我怕因为自己的懒惰而写不完这个小说。于是,我把自己写小说的想法告诉了北京的朋友SW,每写一章就让SW看。就这么一章章地写了下来。谢谢SW,是你的肯定和鼓励让我写了那么多。

我写得并不费力,因为那些让我模糊了是传说还是真实的故事都跳了出来,那些人、那些动物、那些情节总在眼前跳动。

《河父海母》是一个叫做“新合”的村子给我的,同时,它也是我给这个让我一直魂牵梦绕的村子的第一份礼物。

 

(为家乡文学刊物《黄河口文学》约稿而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