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的十日上午,借去北京公干,应人民网“嘉宾访谈”之邀与“金子组合”白金、赵凝聊当下文学现象、聊文学创作,聊自己的小说《河父海母》(http://tv.people.com.cn/GB/14644/8156206.html)。
赵凝是个爽快人,虽然是第一次见,彼此却没有陌生感,我们的谈话事先没有准备完全是放开的。直到当天上午来到人民日报社,被她和白金接到访谈现场,我还不知道究竟要聊哪些话题。
这个长达1小时的谈话,有关韩寒的就一丁点儿,可现在看来倒象针对韩寒做的一期节目:新华网新闻:(http://www.sd.xinhua.org/news/2008-10/14/content_14634523.htm)。赵凝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e543c10100al3k.html“韩寒的小说缺乏一些文学的基本要素,说白了就是篇幅长一些的博客”----其实这并不是我今天才有的看法。大约半年前,自己便在博客里说过同样的话。那时候刚刚看了韩寒的《光荣日》,这句话是看完韩寒小说得出的一个结论。所以,我不赞成谈歌前几天说的韩寒没有掌握小说全部技术的说法,他的技术不错,技巧也够了,作品中缺乏的是一些基本的文学要素。
韩寒的小说究竟缺乏哪些文学要素?
第一个,韩寒小说中的人物无论男女都是些行尸走肉。他们没有自己的灵魂、思想和意识,象韩寒手中的玩偶,说着古怪的话,做着古怪的事,莫名其妙地生,莫名其妙地死。我与赵凝聊天的时候说到过一个话题:那就是当代小说可能跑偏了,读小说,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作家的存在,却无论如何走不到作品中去,感受不到作品的力量、作品中人物的力量。如果也可以把韩寒称作小说家的话,他这方面的缺陷更大些。对韩寒而言,最响的是他的名字,其次是他小说的名字,除此之外,即使你读过他的作品,对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和场境肯定是脑子里一片空白----大家想一想,是不是?
第二个,韩寒的小说是不下地的犁桦。凡种过地的人都知道,种庄稼打粮食须对土地精耕细作。精耕就得让犁桦下地深耕。对比莫言、陈忠实这些小说家,你会发现韩寒耕得有多浅,犁桦几乎不下地,贴着地皮走。缺乏场境描写、缺乏人物内心活动、缺乏日常生活描述,该停的时候停不下来,该细的时候细不下去。
第三,缺乏文学语言硬功。韩寒的博客语言,特别是他的笔仗语言是娴熟的、老道的,又狠又准又稳,但这种犀利的语言风格拿到小说中,便显无力了。就象一个举重冠军,却是一个性无能者。
韩寒说的许多话很有道理,但一个对文学刚刚入门、尚未入道的人,就以为可以枪挑整个文坛,还是让人觉得可笑了点儿,因为缺乏作品支撑终显底气不足,顶多让人感觉你的种种举动只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和“无知者无畏”。
新浪博客霸主易位:美女输给金钱: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9924d50100aqo9.html
作协主席网上PK:媚俗还是挑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9924d50100aquq.html
余秋雨玩深沉遭港媒揶揄: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9924d50100b0tl.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