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肖克凡:李玉文没耍小聪明

(2008-06-04 22:22:38)
标签:

河父海母研讨会

文化

中国当前长篇小说创作走向暨《河父海母》研讨会发言之十:

              肖克凡:李玉文没耍小聪明

   肖克凡:李玉文没耍小聪明

 

首先,祝贺 李玉文先生出版了这么一部好的小说,也祝贺他获得了《十月》的长篇小说奖。在我的理想当中,始终是把诺贝尔奖排在第二位,而把《十月》的奖排在第一位,而且必然为之而奋斗下去。我从10号到昨天,陪着一个韩国的作家访问团,我是昨天中午回到家见到的这部小说。我是在火车上看的,对于这样一部好小说,我不能够一目十行的去读,所以看的就不是太多。我原先打算在这里冒充全部读完了,后来我觉得不行。这对不起这样好的一部作品,所以我在这里实话实说,我看的不是很多。不过我有感受,看的少也有感受。

小说的题材很好,尤其是一开始我看到人与蛇的搏斗,这里的土地不是一般的土地,是处于入海口的这么一片特定的土地。我就猛的想起来看过的一部电影,大家可能也看过,就是说吉普赛人举办婚礼的时候,他要见证,证婚有就说“只要这个世界上还有面包、盐和水,你们的爱情就是永恒的”。我们现在的小说都在追求时尚,写都市、写酒吧、写白领、写写字楼,写很多丰富无比的都市生活,或多或少地都在耍小聪明。选择这样一个题材表现了作者的创造性,我不知道作者的身世,他必是在黄河入海口,与河与海有关系。李玉文的小说不见得是个多么时尚的题材,但是他仍然不放弃,我觉得就冲这个题材一点,表现出了他的自信,可能这连他自己都没有充分的意识到,但这一点不是一般作家能够做得到的。

二是我阅读的感受就是小说文字通俗,非常轻柔、不急不躁,不是说我要先急于交代一个什么什么或者如何如何。现代生活,充斥着画面和声音,把文字挤得都没处待了。这里我要跟李玉文做一种沟通,你想凡是在写一个有历史跨度的长篇,必然在小说的某一个表演时刻是作者没有出生的,或者你不在现场。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作者在自己没有生活感受和生活积累的时候,写了一种间接的生活感受所带来的情感。那么,第一,怎么才能拓展我们的生活经历。第二,怎样用精神和灵魂抵达人们生活所不能抵达的地方,在小说里是可以表现出来的,那么怎么表现呢?就从作家所能在拥有自己直接生活体验和经验的同时,依靠他间接的生活体验所获得的人生经验。同样,在这部小说中他对间接人生经验的描写比直接生活经验的描写还要漂亮,我有这么一种揣测。小说除了给了我们直接生活方面的感受以外,还有精神层面的感受。我可以把这个精神层面的东西比作精神容积,一个作家拥有的精神容积越多,那么融化的东西就越多,而融化的这些东西简单来说是先进的一些东西,不是直接的生活经验能够穿透的。于是乎,在表现一个作家最间接的生活感受、间接的生活经验的,是一个经过跨越的精神容积的多少,你精神容积的多少是你融于那些你直接生活经验不能抵达的东西,它是这么一个过程。我揣摩,玉文在把握他没有直接接触的那些东西时,作者在不能把自己没有亲自感受和接触的东西通过自己的间接感很好的写了出来,这正是要我们所学习的。我想,一个作家到了中年以后,他的写作达到某种水准以后,更应该关注的还是间接层面的感受。

其次,我还有另一个感受,这个小说它的地域性是比较强的,这是什么地方?这是一个冲积平原、这是一个河口。它肯定会有它比较强的地域语言特点,但是在这个小说里边,作者恰恰没有过分的追求什么俚语啊、很地方特色的一些口语啊、甚至一些方言啊,没有走当年老舍先生、赵树理先生还有孙犁先生的那种路子。没有很多地方语言和方言,就是没有用地域性很强的语言表达,这可能是作者为了摆脱方言、俚语带来的阅读障碍,为了使自己的小说赢得一个更大的读者空间而采取的一种策略。给读者的方便阅读和理解而采用的手法。作者为什么这样做,可能是受拉美和欧美小说的影响,也可能是因为这样可以赢得更多的读者。总之我觉得这部小说从题材上来说是非常不错的。

另外为了显示我是一个比较诚恳的人,我要为这部小说提点儿不足,我觉得挺可惜,小说这么鲜活和扑面而来的细节没有很好的描述到极致;二是在小说的整个过程中疏密的把握方面还有待下功夫,掌握好小说的详写和略写,我觉得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有的东西你就得编着写,有的东西你就得一带而过。如果尺寸差不多大,坏菜了,它彼此淹没了。谢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