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影评是老师交给我们的作业,因为没有要求一定要交,一直拖到今天才写。
《战舰波将金号》是俄国著名导演爱森斯坦根据波将金号的故事拍成的黑白默片,这是一部富有革命激情的电影,入选了世界经典100部电影,是电影史上不朽的经典。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什么是“蒙太奇”,原先我对“蒙太奇”已经有了很朦胧的印象,只知道它是电影拍摄的一种手法,后来知道了“蒙太奇”就是电影剪辑,我的通俗理解就是把拍好的片段用艺术的手段进行连接,使影片更具感染力、艺术性和可观性。
在看影片之前老师介绍了一下影片的大概内容,说真的因为这部片子叙述的内容距离我们太遥远,如果没有老师的介绍,看一遍就能理解是很困难的,特别对于这种没有配音和翻译的外国影片。
影片共分五段:
第一段“人与蛆”以战舰上水手工人被迫食用腐肉的不公平待遇埋下反动的伏笔
第二段“但泽港的戏剧”船长处决反对者,引发船员的叛乱,占领船舰
第三段“死者的控诉”趋向暂时的沉静,在哀悼战斗伤亡者的挽歌中,迎向下一段的激烈对抗
第四段“奥德萨阶梯”是影史最经典的片段,波将金战舰上的水手和奥德萨港的百姓结合为庶民的力量,却在阶梯上遭沙皇军队突然的镇压,四处逃窜的民众死伤遍野,其中,婴儿车滑落阶梯的危险画面也成为后人仿效致敬的经典镜头
第五段“与舰队相会”历经暴力和混乱之后,影片在压抑和紧张的气氛中迈向最后的决战与胜利。
下面摘录我感觉经典的镜头:
1、当战舰上的水手发现他们食用的肉上有蛆的时候,闹开了,几个长官到了现场,一个带着眼镜的长官摘下眼镜,镜头透过这个眼镜先是肉上满是蛆,接着那个长官把眼镜摆了一个角度,镜头再次透过眼镜肉上没有蛆。这组镜头的衔接,给紧张的气氛一个舒缓,在轻松中讽刺。
2、1905年6月27日,起义者在枪毙一批最可恨的军官后,树起了革命红旗,将军舰开至敖德萨。就在他们反抗之前,那些军官把闹事的几个水手赶到一边,让一批手持利枪的卫兵向他们开火,其他水手在一边看着,他们在军官的威慑下都有点退缩。看到这里,不免感叹他们怎么不反抗呢?终于有一个水手站了出来,鼓动大家面对这样不公平的待遇起来反抗,顿时卫兵放下了枪,船上的水手和军官打成了一片,镜头画面紧张、亢奋,背景音乐也是如此。
3、在第二段中,当船长要处决反对者的时候,那个为将要死去的反对者做死前祷告的牧师,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牧师的麻木,这正是当时沙皇统治下的一个真实写照,一个神的信徒,本来应该帮助无辜受捕的水手,而他此时充当的是沙皇的帮手。在水手们反抗的时候,混战中牧师到处逃窜,就在水手要把他政法的时候,他还祈求神的帮助,最后假死,这个镜头不免又是一个幽默中的讽刺。
4、在第三段中,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哀悼在战斗中牺牲的水手,大家都充满了愤恨,革命的种子已经在大家的心中深埋,从大人到小孩,从老人到年轻人,从男人到女人,大家每个人的眼里都充满了反抗的情绪。这一组镜头向观众预示了革命暴风雨来临的前奏。
5、第四段“奥德萨阶梯”是影史最经典的片段,在这个部分中有很多精彩的镜头。
(1)、看到沙皇军队举着枪对人群扫射,人群纷纷散开,阶梯旁边石狮子的面部表情的特写。
(2)、一个母亲带着她的孩子逃命,混乱中她的孩子中枪身亡,母亲开始没有反应过来,当她意识到没有牵到孩子的手,回头看到孩子的尸体的时候,她就抱着自己的孩子向阶梯上走去,走向杀死她孩子的凶手。这个镜头跟人群走下楼梯纷纷逃命的画面形成对比。这无疑是对沙皇残忍统治的一个控诉。
(3)、在混乱中有些怕死的人,干脆倒在死人堆里装死。
(4)、一个母亲推着婴儿车跑下楼梯,不巧她中弹身亡,婴儿车滑落楼梯。这个镜头堪称经典,也是一个极为危险的镜头,随着婴儿车的滑落,死亡也慢慢逼近。旁边一个老人不断哭喊,接着她的眼镜被射中,场面惨不忍睹。
这一组蒙太奇镜头形象地揭露了沙皇军队对手无寸铁的老百姓的血腥镇压,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来表现残酷的现实。
总观全剧,经典就是经典,没有对白,只有背景音乐,只有那些经典的画面,虽然有些字母但是没有翻译成中文,我们还是看不懂,但是这部影片还是让我们感受到1905年6月14日,俄国黑海舰队“波将金号”铁甲舰水兵起义,让我们随着影片的进展一起跟片中的旋律一起激愤,只有不朽的影片才能经受住岁月的腐蚀。
该片导演爱森斯坦也用他的艺术“蒙太奇”向我们展示了“战舰波将金号”。
电影海报及截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