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en Thomas作为白宫记者团的首位女团长,多年以来,她享有着诸多特权:当总统召开记者会时,她可以第一个问问题;而到记者会的尾声当她站起来说,“谢谢你,总统先生”时,其他的记者便不会再提问,除非总统愿意延长问答。而且她在新闻发布会上的座位通常也是被安排在第一排。但最近,H几乎要失去这其中的一项“特权”。负责安排座位的白宫记者协会以白宫新闻会议室正在进行翻修为由,打算借此让这位令历届总统均感“头痛”的资深女记者退居第二排,而由其他记者取而代之。
消息一出,立刻引起新闻界的哗然。通常来说,坐在第一排的记者都是最大牌的,白宫记协的这一“特殊”安排,让人感到别有深意。在一片不满声中,白宫记协不得不收回成命,他们在随后的一份声明中称,H在第一排的座位将被继续保留。因为“作为白宫记者团的团长,H是一个机构的代表。从最初服务于合众国际社到现在的赫斯特报业集团专栏作家,她采访了自肯尼迪以来的历任总统。”
很显然,从不手软地批评美国攻伊政策的H是布什最不愿意面对的记者。自布什上任以来,H就被排除在提问名单以外。直到去年3月的一次白宫记者会上,布什为了显示诚意,主动和H打招呼,怎料H抓住机会,向总统布什发出连珠炮式的质问:“你入侵伊拉克的决定造成数以千计的美国人和伊拉克人死亡,你提出的每一个理由,最后都证明是不真实的。我的问题是,你为什么发动这场战争?你说不是为了石油,不是为了以色列,那到底是为什么?”。。。
毫无疑问,“华盛顿邮报”对H的一番评价说出了布什总统当时的感受:“不用怀疑,当这个女人走近时,总统们就会发抖。她有刀子似的舌头和利剑般的智慧。”
当然,感到难受的不仅仅是布什总统,他的数位前任也纷纷领教了H的厉害。一次,里根总统在记者会上遭遇到一连串尖锐问题的“轰炸”,在闪烁其词地招架了25分钟后,他扫了H一眼,似乎在问:“可以结束了吗?”H对了对表,然后摇摇头。事后,和H不无揶揄地说道,“短短5分钟里,总统竟然受制于我。”
“她简直把记者和针灸完美地结合起来了。”在福特总统的这番评价中,不难看出,他对被H“拷问”也是别有番滋味在心头。
由于表现突出,H得奖无数。并且她也是位勤快的记者。不仅采访,写评论,还出版了4本书籍,包括自传“白宫前沿”,“民主制度的看门狗?华盛顿记者团的衰落及其如何有负众望”等。她的书是研究近代美国总统和华府政治不可或缺的参考读物。
作为一个新闻人,H见证了美国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历史演变,也熟知总统们犯下的所有错误:越战,水门事件,核武竞赛,性丑闻,伊拉克战争。。。她从不放过这些错误,“只有当他面对新闻媒体,总统才不得不对民众作出解释,没有其他公开场合可以就当天的议题向总统发难。”她在2000年出版的“白宫前沿”中写道:“只有在民主的制度下,记者才被允许质问他们的领导人。”
这位老新闻工作者对目前的美国媒体越来越感到失望。她发现白宫新闻界的质问传统正逐渐消失,记者的问题显得软弱无力。她在“民主制度的看门狗?华盛顿记者团的衰落及其如何有负众望”这本书中指出,现今的记者只会顺从官方的意志,不敢向官员提出尖锐问题,而是毫无保留地接受官方的说法,丧失了新闻记者的起码要求。”记者的责任原是做民主政治的看门狗(即监督者),但现在却沦为俯首听命的哈叭狗(即顺从的人)。
H认为,记者出现这样的转变,始于2001年“9.11”事件之后。当时布什以反恐和维护国家安全为名,近乎无止境地扩大行政权力,操纵媒体,一些批评政府地人会被贴上“不爱国”的标签。面对这种情况,记者缺乏勇气和能力去揭穿白宫推销给他们的谎言,只有跟着白宫的调子跑。而她本人就在2003年5月,向白宫发言人问出:“你能否为了历史纪录,说说为什么(小布什)要轰炸伊拉克人民?”这样的问题。当时,整个美国面临后9.11的高涨民主情绪和对布什的盲目支持,能够问出这样的问题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和非常清醒的头脑的。
H这样耿直的性格当然会遭到嫉恨。嫉恨不仅来自保守派,也来自自由派。2003年3月12号,www.salon.com这个自由派的网上杂志就刊登了一篇对H冷嘲热讽的文章。事实是,H毫不动摇的立场引起了游离的同行深深的嫉妒和不安(或者说自责)。
但是,和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一样,终身扮演民主和人道主义斗士的H并不以斗争为最高生存目的,她的目的是维护她所尊重的文明社会的规则。她很少抱怨自己个人的遭遇,就是被布什故意冷落时,她也只是说:“我想他有权力那么做。”她在水门事件期间的一次记者会上被尼克松总统盛赞,H想表现感激,但是依然问出了尖锐的问题。她用自己的方式维持她所珍惜的秩序和美德,而对自己却是无情的约束。疯狂的工作使得这位出生于一个文盲家庭的移民后裔无暇顾及自己的生活,51岁时才第一次订婚。
今年已经86岁的H仍有着相当热忱的工作态度,继续以率直的作风监察政府的表现,还不时前去白宫,把总统或发言人“折磨”一番。“如果你要讨人喜欢,就不要入这行(当记者)。”
后感:
1.H的勇气:忠于自己相信的标准并敢于向权贵提出挑战。
2.H的智慧:一针见血的观点,冷静明了的思路。
3.H的清醒:知道自己的位置,并且毫无抱怨的安然处之甚至还找到乐趣。
4.H的寂寞:我行我素的代价,也是一种求仁得仁。
问题时:如此偏执的行事方法的确得到了别人远距离的尊重,但她个人是否快乐?
5.虽然得到很多嫉恨,但依然可以在危难时被同业理智地支持。
问题是:分清人情和道理。进步文明的表现之一,是不是也包括可以容得下观点不同但是根本善良的声音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