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的话题是:逃犯。
距离奎屯市100多公里的125团,130团驻地是剧组最近常去的拍摄点。听司机说,在主公路的边缘坐落着一所安置罪犯的监狱。这一消息就在20号下午得到了证实。
那天6点钟左右,提早收工的小孟和剧照 高老师一起坐金杯车先回奎屯。刚出125团的地界就看见主路上停着一辆武警的吉普车,几个小战士更是示意所有的过路车停下。“出什么事啦?”“是抓逃犯吗?”面对我们的问题,拿着把类似冲锋枪的小战士并不回答,只是打开车门,察看了几眼车上的乘客,就关门放行了。车里却像是点燃了“好奇”的炮弹,立时炸开了锅。小孟和高老师甚至开始各自用自己的愿望编起了故事。。。。。。
没出五分钟,我们竟遇见了另一队真枪实弹的武警要检查。这次我们就比较“有经验”了,车上三人,各司其职。司机老张出示了标有“中央电视台”的行车证,满脸堆笑地下车问一位站在车旁,军衔比较高的武警到底出了啥事,但得到的除了礼貌的微笑之外依然一无所获。高老师与此同时不失时机地不停地按下快门。倒是企图施点“美人计”的小孟乘乱对另一位开车检查的小战士轻而简短的问题得到了这样的画面:“是抓逃犯?”一愣,点头。“有几个人?”伸出一只食指。再次关车门之后,我们的话题有点谱了。“监狱的最高领导要倒霉了。”“一个犯人出动那么多人员,可能是重犯。”“更有可能是持枪了。”说着说着,迎面开过几辆武警的卡车,而右前方又有一队哨卡查车了。这一次我们的车没有被拦截,但至此,几乎每5到10分钟都可以看到一队队武警严阵以待。。。。。。
车上的三人开始更完善自己版本的故事了。
高老师的故事:逃犯劫持了一辆载有一位很有事业心的女记者的汽车,反而让记者对他的故事起了强烈的好奇。为了能探究更多的内幕,女记者竟然把逃犯带到家中,成就了一段奇恋。从中有暴力,有冤案,有爱情,完全好莱坞式的。
小孟的故事:逃犯为了找害他的仇人而越狱,途中竟搓手杀死了他在狱中唯一的朋友----一位刚刚做了父亲的狱警。慌乱之中,逃犯不但带走了狱警的武器,还拿走了狱警身上的钱包。终于,历经万险的逃犯找到了自己的仇人,竟发现他因为害人太多而精神失常。于是,逃犯放下了手中的武器,踏上了赎罪的旅途----他要找到狱警的妻子和孩子,要补偿自己欠他们的血债。。。。。。
司机老张不慌不忙,说起了他听说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塔克拉玛干沙漠直径大约800近900公里,是无数探险家心中的恐惧。一座专门关押重犯的监狱就坐落在那里。监狱三面沙漠无边无际,历来预警只需要守住唯一的,离人群较近的一面出口就万无一失。倒不是没有发生过越狱的事情,在那三面的沙漠里也会看到穿着囚衣的干尸,但这就是一直以来逃出这个监狱的犯人,唯一的下场。但是,有一个受过高等教育却因为故意杀人罪被判无期徒刑的逃犯x打破了这个坚强堡垒的逃犯记录。
作为一个孝子,母亲身患绝症的消息传来,让正在服刑的x心如刀绞。几次请求回家探母不果,让他萌发了孤注一掷的逃狱计划。因为狱中表现良好,x倒是不用干太重的体力活,反而成为一个比较自由的,参与管理的服刑犯。他就利用监督别的犯人种地的机会,每天20里30里的逐步来回在沙漠上行走,一面加强自己的体力,一面观察天气,风力,地形。甚至他想到把淘空了的南瓜存上水,埋进自己做好标记的沙漠。几个月之后,他等到了想要的天气,终于义无反顾地按照自己制订好的路线,走进了沙漠。饿了,吃晒干了的馕饼,渴了,喝南瓜里的蓄水。白天,他把自己埋在沙里用植物的根茎呼吸,晚上才开始向目的地行走。终于,他走到了一个村庄,偷了老乡的衣服和食物,还辗转爬上了回北京的火车。在吃了一碗母亲亲手煮的热汤面后,身为教师的双亲还是劝服他回去自首。
记者为他写了一篇报告文学,他在书中最后的愿望是:争取减刑,为父母送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