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归“以人为本”,城市最终的使用者是人

(2010-11-29 09:37:08)
标签:

曼哈顿

以人为本

容积率

房产

分类: 专业

要点提示:20109月,纽约曼哈顿时代广场退机动车还行人道,曾经最繁华、车水马龙的广场,现在又成为行人的地盘。这引发了所有城市的管理者与建设者对城市发展的思考:什么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回归以人为本,城市最终的使用者是人

                                   /饶及人

 

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化速度的提升,人们会发现,许多国家的越来越多的道路被加宽。可是,这似乎并不能解决道路拥堵的问题,随着个人拥有汽车量的剧增,道路似乎变得越来越拥挤,更严重的是,人行道越来越窄、甚至有被逐渐掩盖掉的趋势。

走在街头,随处可见停放在本就并不宽敞的人行道上的汽车,有些停放的技巧高超到足以恰好完整地占满一条道路,从而使得行人不得不走到车道中央,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车道被划为汽车专用道,道路变成单行道,人们如果想要过马路,除了经过天桥和地下通道,就只能从一条一条斑马线上走过,或者冒险在天桥的下方闯红灯以节约时间。

我早先就曾听说过在爱心斑马线上还被撞死的案例,可见事实上,斑马线也并不属于行人。现在,也经常能够看到红灯亮后紧急刹车,几乎占用整个斑马线的车子。

那么,行人到底该在哪里行走呢?行人的空间又在哪里呢?

道路到底是应该属于行人,还是应该属于车子呢?

今年(2010年)的10月,我回了一趟美国,这一次在曼哈顿,发现他们把纽约时代广场的主街道变成了人行道,还可以看到人们坐在街中心喝咖啡,不禁让我深有感触,我还记得 2005117日的曼哈顿,广场上还塞满了车子,而这一次去,过道面积被减掉了一半,自用车都从城市中驱除,从而保证了城市中心让给行人。

http://s5/middle/499887det962723fa3874&690

 

                                    2005年的纽约曼哈顿时代广场

 

http://s1/middle/499887det962727187b00&690 

                                       201010月的曼哈顿鼓励步行,车让路给行人 

 

http://s11/middle/499887det9627298cceca&690

                                                     行人坐在路中间喝咖啡
 

很早,在我还是纽约市规划局局长的时候,我对曼哈顿的交通模式曾有过一定的观察,我知道,曼哈顿不塞车的原因主要在于它的街道结构,当大部分城市都采用防卫性的街道设计的时候,曼哈顿采用的却是方块式、棋盘式的设计,这种开放式的设计能够帮助交通更容易得到疏通,也保证在发生灾难的时候人们能够更顺利地离开。 

http://s1/middle/499887det96273402a510&690

 


 

曼哈顿的街道系统采用中国长安式规划排解交通,借助于TOD安排它的容积率;利用方便的地铁交通让城市中心区的容积率更高,这就是所谓的Manhattan Model (曼哈顿发展模式)。


此模式下的曼哈顿城市中心区容积率最高高达15,平均为6,而北京中心城区现有的容积率是2.8



 

 

http://s3/middle/499887det962739775992&690
                         曼哈顿南北方向的第六道,五线单行道,道路红线包括两旁的人行道
                         24.4米宽,这种设置不算太宽的道路,有效地鼓励了步行

由此可见,回归到人性、把道路还给行人是多么重要。如果城市交通真的变得“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那所谓人性、所谓以人为本也就根本无从说起。

在中国好多城市都想做曼哈顿,却搞不懂曼哈顿模式到底是什么,除了车多人多以外,并不懂是谁在用,谁才是城市的主人。我常常说,以人为本的本质所在,不是官、不是商,而是以使用者为本。因此,交通规划的重点也应该是人,是城市的居民,而不是车子。

                                                         饶及人

                                                2010年11月29日 写于北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