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咏月的诗句
——唐人咏月
一轮皎洁的明月高悬天空,洒下满地的清辉。圆圆的月亮一直都被视为团圆的象征,更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倾注了众多诗人的情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望月思乡,一提到月亮,往往指“思乡”之情,往往塑造的都是游子的形象。“月亮”在古代诗词中已经成了一个特定的意向,成了诗人们思想感情的寄托。“咏月”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一大主题,几千年来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
从历史上看,我们是个特别喜欢月亮的民族。入夜,我们抬头望月,想起住在那里的嫦娥、吴刚与白兔,再想起古典诗词中的佳作名句,就会有一种特别的感受。如是这也算是一种民族情结,那么最善于表达这种感觉的就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了。
一:李白与月:
李白咏月,有别于他人,在他的月的世界中,他“咏月”、“泛月”、“揽月”、“寄月”、“问月”。他举杯问月,望月思乡。他用多不胜举的诗句构结出一个特殊的月的世界。李白最喜欢的月下活动是泛舟,用他自己的说法,叫“泛月”。他在《《送魏万还王屋》中这样写道:
秀色不可名,清辉满江城。
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
李白泛月诗画面均极美,闲情逸致中流露出不合流俗的高雅情怀。
李白写得最多的是月下饮酒,即所谓“醉月”,此类名篇不胜枚举。例如他的《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一首《月下独酌》,写尽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
明月高高挂在天上,会使人生出“攀半月不可得”的感慨,一曲《把酒问月》写尽了诗人的孤高出尘。《把酒问月》:
晴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在李白月的世界中,他的“咏月”诗句包含着丰富的情感。《静夜思》望月抒怀,思乡怀人。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月有情》一诗写尽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
对此空长吟,思君意何深。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离家准备出蜀时创作的。作者通过对月亮、江水等景物的诗意描绘,寄托了他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歌咏征人思妇的两地相思情,也多在月夜。《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离人思妇之情,在一般诗人笔下,往往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与之相应,境界也往往狭窄。但李白却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万里边塞图景来引发这种感情。这只有胸襟如李白这样浩渺的人,才会如此下笔。
月亮还经常引起诗人怀古之幽情,《苏台怀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写出了诗人的傲岸、豪爽。
二:杜甫与月:
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代诗圣杜甫也有大量的咏月诗,这些诗篇伴随着诗人坎坷悲壮的一生,诉说着诗人绵绵不尽的悲情。在一向“沉郁顿挫”“语不惊人誓不休”的杜甫笔下,那是一个天地肃穆、日昏月暗的月亮世界,一个情谊淳厚、绵绵不尽的瑶池仙境,一悲怆掩泣、个雄心不尽的夜空精灵,其中有“枫林纤月落,衣路净琴张”的恬静优美;也有“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的战争悲愤;有“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的拳拳之心;也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悠悠深情。
他在《后出塞五首》其二中这样写道“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写出了边塞苦寒苍凉悲壮。他的《北征》写道“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潼关百万师,望着散何卒?”写尽了真正的苍凉,忧国忧民的情怀溢于言表。
杜甫始终关心着管家的兴衰、人民的安危,他写过很多不同情态下的不眠之夜,在这一个个孤月高悬的夜晚,杜甫关心民生,忧国伤怀。《宿江边阁》:
冥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薄云岩际宿,古乐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漂泊不定,经常远离故乡,远离亲人,对于自己的家乡和亲人,他是思念情切,刻骨铭心。他的咏月诗句倾注了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月夜》和《月夜忆舍弟》就是这类诗歌的代表。《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端。稍一触动,千头万绪便一齐从笔底流出,所以把常见的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杜甫月夜怀念好友李白的诗句照样写得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梦李白》二首其一:
死别已吞声,生别赏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寒黑。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杜甫一生怀才不遇,仕途坎坷,但他始终不忘忧国忧民,报效国家。《旅夜书怀》《江汉》就是他这种思想感情的真实写照,诗中的明月就是他感情的寄托。《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江汉》: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杜甫是一位夜行者,他孤独凄凉,唯有那苍穹的明月陪伴他度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月食他的精神伴侣和理想寄托。月是诗人坎坷岁月、匆匆行旅、悲情一生的见证者。他在《宿府》中这样写道: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客夜》:
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
入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
计拙无衣食,涂穷仗友生。
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
杜甫笔下的月是有情有义的,与诗人一生休戚相关,那一轮明月陪伴着他度过了激情悲壮的一生。
三:王维与月
唐代山水诗人王维也是一个写“月”的高手,在他的笔下,那一轮明月晶莹剔透,皎洁可人。月夜下的景色,令人迷醉。《竹里馆》是《辋川集》中一首著名的山水诗。诗人安于清冷的孤独,全诗给人以“清幽绝俗”的感觉,这正是和禅宗的“识心见性、自成佛道”的思想相吻合。《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山居秋暝》是王维的一首著名的山水诗,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又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犹如一条洁白无暇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鸟鸣涧》是一首著名的写景诗。诗人在诗中为我们创造了一种静谧的意境。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了春涧的幽静。《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白石滩》描写白石滩月夜景色,清新可喜,颇堪玩味。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四:边塞诗人与月
盛唐边塞诗人也善于写月,月色如水,大漠风沙,边关将士沙场征战,每当明月高悬之时,望月思乡,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悄然涌上心头。
高适在《塞上听吹笛》诗中这样写道: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们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不知那座楼里飘来《梅花落》的笛声,战士们不禁望月思乡,想起家乡的梅花,思乡之情溢满于怀。
《听张立本女吟》一诗,诗人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清雅空灵的意境。暗蓝色的天幕上一轮秋月高悬,凉爽的闲庭中幽篁依阶低吟。清泠的吟诗声和着玉钗敲竹的节拍飘荡在寂静的夜空,冰冷如霜的月色勾勒出了一个峨冠广袖的少女徘徊的身影。抒情的画意美和画面的抒情美融为一体,给人留下无穷的韵味。《听张立本女吟》: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岑参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咏月的诗句洋溢着豪气以及诗人深深的乡思情怀。《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把边塞生活情调与强烈的时代气息结合了起来,抒写了掌握自己命运的豪迈感,表现出奋发的人生的态度。《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碛中作》则借月写出了诗人的无限乡思。《碛中作》: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
王昌龄也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他的笔下明月有情,多借月抒怀,抒写戍边战士的边愁乡思之情。《从军行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从军行其二》融情入景,借长城月夜的苍凉景色来衬托乐曲的离别之思。先抒情后写景,写景为了更好的抒发战士们的乡思之愁,写得凄楚动人。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出塞》诗写出了诗人准确地写出了战士们希望国家将帅任用得人,边防巩固,能使他们过上和平生活的共同愿望。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的“闺怨”诗,借月抒怀,写得也是凄楚动人。《春宫曲》: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西宫春怨》这首诗以一个“春色恼人眠不得”的花月良宵为背景,描写了一个被幽闭在深宫里的少女的一连串的动作和意态,运思深婉,刻画入微,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竹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送柴侍御》借明月抒离情,委婉动人。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五:其他唐人咏月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更是唐人咏月的千古绝唱。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赋得自君之出矣》: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此诗作于诗人远放江州之际,表现了物是人非的情感,于时间的转换中逗出空的转换,又于时空的转换中,透出感情的转换,昔之乐游,今之苦叹,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谪居生涯中的愁闷。: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王建《十五夜望月》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把人们带入了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