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边莲种植指南
(2009-09-11 18:59:28)
标签:
勒克斯本文里半边莲光照强度基质 |
分类: 发表论文集 |
半边莲简介
半边莲(Lobelia
以集束丸粒种子生产128穴规格穴盘苗为例:半边莲种子较小,每个集束丸粒化种子里有4—6粒种子,如果你购买的是普通种子,应每穴孔播6—10粒种子,以确保萌发后每个穴孔有4—5株幼苗。
第一阶段
育苗时期选用没有病虫害侵染的、排水透气性好的无土基质,基质PH在5.5—6.5之间,EC值(电导率)小于0.75mS/cm(1:2检测法)。
种子播后不要覆盖蛭石,种子萌发需见光,播后要确保有足够的水能充分溶解种衣剂,使种子能吸收水并从丸粒化种衣剂中露出来。1000—4000勒克斯光照可能有助于种子萌发。
种子萌发的关键是要有较高的空气湿度,把空气湿度控制在90%左右,基质触摸起来应是湿润的,但不要饱和,以促使种子幼苗根系穿透基质,避免干燥,否则将不会发芽或停止生长。
种子萌发需见光,可在有补光设施的发芽室中催芽4—6天,温度控制在21—24℃。
半边莲种子较小,在浇水时用育苗专用喷雾喷头,避免水流将种子冲掉。
第二阶段
浇水应选择在上午进行,浇水时遵循“见干见湿”的原则,在基质略干后再浇灌,以促进根系的生长。
子叶展开后施用20—10—20的水溶性肥料,N的浓度控制在50—75ppm,每周一次,确保基质EC值(电导率)低于1.25mS/cm(1:2检测法)。
温度控制在20—23℃(白天)15—18℃(晚上)。
光照强度控制在15000—25000勒克斯之间。
冬春季育苗在第二阶段(子叶展开后)补光的话能使生育期明显缩短,补光强度以4000—7500勒克斯即可,补光时间从晚上八点至凌晨一点(12—18小时每天)。
第三阶段
浇水时遵循“见干见湿”原则,在两次浇水之间让基质稍干透后再浇水,促进根系生长发育和控制节间生长,保持基质中等湿度水平,以防止徒长。
温度控制在19—22℃(白天)13—18℃(晚间)。
光照强度控制在25000—35000勒克斯之间。
交替施用14—0—14和20—10—20的水溶性肥料,N的浓度控制在75—100ppm,每周2次,确保基质EC值(电导率)低于1.5mS/cm(1:2检测法)。施肥后应用少量清水清洗叶片,或在傍晚及多云的天气里施肥,以免高浓度肥料在叶片干燥后灼伤叶片。
冬春季节育苗持续上一阶段补光措施。
第四阶段
浇水施肥维持前一阶段的方法。
温度控制在18—20℃(白天)13—15℃(晚间)。
维持补光,白天光照强度必须控制在在45000勒克斯之以内。
注意说明:
①半边莲属于相对长日照开花植物。在短日照条件下也可以开花但开花较迟;在长日照条件下生长发育及开花都较快。如果在育苗阶段不补光的话,生育期至少要再延长3—4周时间。
②以上温度均指空气温度,基质温度应比空气温度低2—3℃。
③育苗阶段不用施用生长调节剂。
④育苗阶段施肥时,肥料中的铵态氮水平控制在10ppm以内。
盆栽基质应选用没有病虫害侵染的、排水透气性好地无土基质,基质PH值在5.5—6.5之间,EC值(电导率)低于1mS/cm(1:2检测法)。
移栽时应保证每盆内有4—5株幼苗,吊篮品种应保证有5—6株幼苗。
具体盆径及幼苗簇数详见表1—3。
盆径规格(厘米) |
簇数(每簇即一个穴盘苗应有4—5株幼苗) |
生长到成品周期 |
10 |
1 |
5—6周 |
15 |
2 |
7—8周 |
20 |
3 |
9—10周 |
吊篮10 |
1 |
8—9周 |
吊篮15 |
2 |
10—11周 |
吊篮20 |
3 |
12—13周 |
表1—3
浇水时应遵循“见干见湿”的原则,浇水与施肥分开交替进行。交替施用20—10—20和13—2—13—5Ca—2Mg的水溶性肥料,N的浓度控制在100—125ppm,每周1—2次。在生长后期,N的浓度降至75—100ppm,每周1—2次。这样能避免徒长,保证上市前有个紧凑的株型。
温度控制在19—22℃(白天)10—15℃(晚上),较低的夜温对半边莲来说是非常必要的,这样长出成品会更健壮更紧凑,且某些品种颜色的半边莲在低夜温条件下花色会更艳丽漂亮。
白天光照强不可高于55000勒克斯。晚上补光使生育期缩短,比不补光提前上市5—6周。
注意说明:
①本文里所讲的生产周期数字均指在补光条件下。半边莲植株开花取决于温度、光照时间、光照强度等综合作用,在适宜范围内,白天温度越高,夜间温度越低,光照时间越长,光照强度越强,半边莲植株开花越早。
②光照强度超过55000勒克斯需对半边莲植株进行遮荫,否则会出现叶片焦边现象。
③半边莲不耐30℃以上温度,在全日照条件下,适当遮荫能提升植株耐热性。
④温度过高,基质长期维持在较高湿度水平会导致徒长,可在移植后三周开始施用生长调节剂以控制徒长。如B—9施用2—3次即可,花期不要施用,喷施浓度控制在3000—5000ppm(B—9会推迟花期1—2周)。
⑤较低的空气湿度能避免很多病虫害的发生,不要在下午及傍晚浇水,确保植株叶片在天黑前是干燥的。
⑥在成品花生产阶段,施肥时避免用高铵态氮肥料。植株较高,枝条徒长,花朵较少,表明铵态氮肥料含量过高;植株矮小,萎黄褪绿,叶片灼伤,则可能表示植株缺钙和镁。
{图示1—3详见另一附件}
一旦母株半边莲植成活后就需对其进行打顶,以促使其多分枝,多产出扦穗,一般定植2周就进行一次打顶,打顶后3—6周(视季节而定)新芽便已萌发生长到6—8厘米的高度,有选择的将粗壮的无病虫害侵染的枝条剪取下来做插穗,一般只要5—6厘米长度即可,采集插穗工作尽量安排在清晨、枝条含水量较高的时候,切取的插穗要马上扦插,不马上使用可先将插穗放在避光,冷凉(7-10oC)的环境中保存,保存时间不宜过久,应尽量在12-24小时内扦插完毕。第一次采集插穗后3-4周就可进行第二次采集,每次采集都需要对母株略作修剪,把过于密集的,细弱的,徒长的,开花的枝条全部剪掉,以保证养分充足供应健壮枝条以生产优质插穗。
并不是所有扦插繁殖都需要使用生根剂,半边莲是生根较容易的,使用生根剂能明显提高一致性和缩短生根时间。使用生根剂建议使用粉末状生根剂,这样能避免发生液体生根剂处理时病害的交叉传播。
将插穗末端2厘米左右的叶片全部摘除,将末端在粉状生根剂中沾一下,然后插入打了孔的穴盘中,注意不要让基质碰掉插穗末端的生根剂。整个穴盘插完后浇透水,以使基质与插穗末端紧密结合
如果你有使用全光照喷雾扦插育苗的设备的话半边莲就能很容易的生根,没有的话也不用怕,一个简单的荫棚就能使半边莲顺利生根成活了。
后斯管理(扦插后第20—35天,生长发育阶段)
后期管理第一件要做的是给扦插苗打顶,以促进其分多枝,有个丰满的株形。
浇水应遵循“见干见湿”的原则,促使根系迅速生长寻找水分和保持一个紧凑的株形避免徒长。
部分扦插品种半边莲对高温及高光照强度的忍受力较种子繁殖品种强,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对其以后的生长适应十分有利。光照强度应提高到50000—65000勒克斯,对于一些紫色叶片品种半边莲,70000—80000勒克斯的光照更有助于叶片着色。
施肥浓度提升到N的浓度的为150—200 ppm。
其他方面继续前一个阶段的维护。
待穴盘快“封盘”时,及时移栽至成品花盆,不要让扦插苗在穴盘里生长过久,造成“徒长苗”和“老苗”,这对后期生长十分不利。
扦插苗穴盘的盆花生产管理
扦插苗的盆花生产可参考播种苗的盆花生产部分,但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补光的时间为晚上10:00至次日2:00,补光强度为4000—7500勒克斯即可。
②扦插苗上盆后需要进行打顶,在第一次打顶后如果分枝不太理想或营养生长比较旺盛(徒长)可再次进行打顶。
③扦插苗对光照强度的要求较播种苗高,在盆花生产部分要保证光照强度在50000—80000勒克斯之间,对于一些紫色和古铜色叶片品种半边莲,70000—80000勒克斯的光照更有助于叶片着色。
④扦插苗对养分的需要也较播种苗多,一般施肥浓度控制在N的浓度为150—200ppm,1周1—2次。扦插苗对高氨态氮和高磷的肥料较播种苗更敏感,一定要严格控制20—10—20和20—20—20的施用浓度及施用量(20—10—20和20—20—20中含有较高的氨态氮及磷肥)以避免过分的营养生长(徒长)。建议从扦描苗阶段施用13—2—13—5Ca—2Mg或交替使用14—0—14和20—10—20或17—5—24等氨态氮和磷低含量的水溶性配方肥。
盆径(厘米) |
10(吊篮) |
15(吊篮) |
20(吊篮) |
25(吊篮) |
30(吊篮) |
扦插苗株数/盆 |
1 |
2 |
3 |
4 |
5 |
从扦插至成品花 |
12-13 |
12-14 |
13-15 |
14-17 |
15-19 |
从上盆至成品花 |
7-9 |
8-10 |
9-11 |
10-13 |
11-14 |
常见问题及主要病虫害
常见问题 |
原因及解决方法 |
植株倒伏 |
受Botrytis侵染引起的茎腐病;受Pythinm侵染引起的立枯病。 |
不要让植株生长在长期潮湿的基质里;避免茎干在天黑前还处于潮湿的状态;多通风;降低空气湿度;定期喷施杀菌剂。 |
|
营养生长旺盛 开花稀少不旺盛 |
施用过多的氨态氮和磷肥;长时间低光照强度;盆距过近。 |
严格控制20-10-20和20-20-20等高氨态氮及磷的配方肥的施用量; 增加光照强度至30000-60000勒克斯,以阶段性恢复高光照强度光照。 |
|
叶片上有病斑 叶片坏死斑块 |
基质长时间潮湿;低光照;经常高频率的浇水;两次浇水间基质完全彻底干燥;高浓度的叶面肥。 |
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 |
|
植株单薄 分枝少 |
早期施肥不足;摘心(打顶)次数不足;盆距过近。 |
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 |
半边莲易受以下病虫害侵染,在育苗、盆花生产过程中要提前预防。
病害:立枯丝核菌、镰刀菌、葡萄孢菌、腐霉菌
虫害:蚜虫、潜叶蝇、蓟马、白粉虱、蛾蝶类害虫、蛞蝓等。
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转载自:
Neyer的晒网地 [http://blog.sina.com.cn/neyer]
本文链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