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毕竟是学校生活的主旋律,学习成绩也毕竟是师生及家长最为关注的焦点,几日来一直在分析学生的成绩,包括班级整体的学习成绩及学生个体的学习成绩,甚至学生个体的单科学习成绩。
简单分析如下:
一、数据对比:略
二、成绩对比分析
1.与阶段性考试成绩纵向对比反映的变化情况是:(1)总平均分提高较大;(2)六个学科中有四个学科的平均分名次提前2-3名,数学学科平均成绩未变,但是高分段人数增加,突出之处是前八名同学的名次均在500名之内;(3)进入前500名的学生数明显增多,这些学生原名次段位于500—800之间;(4)进入1000名的人数增多。(5)1500名之后的人数减少。
结论是:总体成绩有进步,且进步较为明显。
2.与平行班成绩横向对比反映的问题是:(1)进入前500的学生人数最多;(2)500至1000的学生数量偏少;(3)1600名之后的同学数量较多。
结论是:两头大,中间小,两极分化严重
三、成绩提高的几点经验
1.阶段性考试之后问题分析及时
阶段性考试之后,几个学科老师都指导学生进行了阶段性考试试卷分析,班级要求成绩在1200名之后的进行成绩分析且班主任与这部分同学进行了谈话指导:具体要求是分析优势学科和劣势学科,总结优势学科经验迁移学生劣势学科;在试卷中寻找失分原因,根据具体问题做专项练习;细化每日学习时间及学习内容,我提出要向时间要成绩,向效率要成绩,向休息要成绩,向心态要成绩,增加自信,提高知我效能,劳逸结合,不搞疲劳战术。
2.分学科学法指导及时有效
按年级要求进行的学法班会非常有效果,阶段性考试之后的两周班会都进行了师生恳谈会,所有任课教师到班与学生进行交流,不仅学习方法得到优化,而且增进了师生情感。
3.各科老师课下辅导对尖子生培养起到关键作用
阶段性考试之后,在老师拉鼓励下,学生问题的人数明显增多,突出表现在数学、物理和英语几个学科上,学生经常在课间或是班小会时间问题,比如英语王春莹老师坚持每天对学生进行短文和单词考试,语文何晓怀老师利用课间对学困生进行抽考,这些做法都非常有效,不仅提高了学困生成绩,也促使成绩较好的学生精亦求精。
4.全体老师鼓励和欣赏学生,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
从开学起,所有任课教师都不断鼓励学生,从班级课堂纪律到学生行为举止,学生的表现一直得到老师们的高度认可,阶段性考试成绩不理想,任课教师们都未渲染成绩的不足,而是帮助学生分析优势所在和提高的可能性,从而增强了学生们的信心,也在教师的认可中形成了集体的认同感,在师生之间相互喜爱的氛围中互促互动,从而起到了水涨船高的作用,即整体学习氛围好,优秀的学生便显现出来。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
从学生学习状态和成绩上可以看到,班级存在成绩差生多,中间后备力量不足的弱势,1500名之后的学生因为基础差,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没有优势学科树立信心,提高成绩相当困难;两次考试成绩中,前1000名21位同学中有16人进步,1300名之后的27名同学中只有7名同学有进步,这说明了两极分化越来越大,学生成绩向两端发展,中间段学生人数变少,随着前后差距的加大,任课教师可能会随着班级整体的进步而更多关注到前面的学生,后面学生听不懂的可能性增加,进而有可能增加进步的难度。
针对这种情况,老师们在关注前面同学的同时,要关注中间段可能被拉到前面的同学,这部分同学绝大部分是初中有较好的学习习惯,成绩也在班级较好,但是他们学习自主性较差,进入高中适应较慢的同学,他们仍然有较强的上进心,但是因为两次考试的打击,明显存在信心不足的情况,所以仍然需要以鼓励为主,需要教师们给予具体的指导。同时,对于个别科目完全落后的现象,建议家长找家庭教师进行一对一辅导,帮助孩子们渡过难关。
班级具体安排:通过班会鼓励优秀,弘扬比学赶帮的学习风气;班主任找成绩退步的学生谈话做试后分析;进步同学及时总结学习中有效做法并与同学交流;家长会上留个别学习特别困难学生做单独沟通;对学生进步及时鼓励增强集体斗志和信心,以期更大的进步。
再次祝贺11班孩子们的进步。希望他们能不骄不躁,看到优势也看到不足,保持优势弥补不足,夯实基础,稳中求进,互助互进,共同提高。希望他们能给老师和家长们带来更多的骄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