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心壶
良心壶,又名两心壶。酒器,壶体为一丰神飘逸的寿星造型,壶内为双水胆设计,互不相通。两处注水口巧妙地设置在寿星拐杖下端及肩头悬挂的酒葫芦之处。因其可同时注入、倒出两种不同的酒而得名“良心壶”两心壶之谐音!使用时,先从拐杖下端的注口注入酒(别担心,从下部注入的美酒不会因您将壶反转过来而漏出,因为其采用倒装壶设计,美酒只能从下部装入由壶口倒出不会溢漏一滴!)再从酒葫芦为盖的注口注入另一种不同的美酒,使用时您只需按住其中任意的一个注口,从壶中倒出的将是另一个注口注入的美酒。是古人在喝酒时作弊或取乐时用的酒壶
倒装壶(倒流壶):胎质坚细,釉色淡青,微泛青绿色,润泽有光。壶身呈圆形,壶盖不能打开,提梁为凤凰形,壶流为子母狮形,造型生动逼真。腹饰缠枝牡丹,丰满华贵,颇具立体感。下饰莲纹。底部有五瓣梅花孔,注酒或水时要将壶倒置,从母狮口外流时方盛满,将壶放正后,滴水不漏。是根据物理学中的“连通器液面等高”的原理做成的。这个原理是:连通器中只有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公道杯,酒器。杯心直立一龙首,外底部有一漏孔。入注水,浅,则滴水不漏;满,则水流殆尽。故称“公道杯”。又名‘戒盈杯’。相传,公道杯是唐朝的传家宝。寿王与杨玉环婚喜之日,唐明皇赠此杯并问杨玉环可知用意?杨说:“父皇赐此杯,是教导我们,凡事要适度,不可过贪,否则将一无所得。”唐明皇含笑点首。该杯盛酒可谓公道,盛酒时只能浅平,不可过满,否则,杯中之酒便会全部漏掉,一滴不剩。“知足者酒存,贪心者酒尽”,寓示世人办事处世必须讲究公道,不可贪得无厌。公道杯赋于人们的千古事理:在于当今社会,提倡精神文明,提倡经营诚信,提倡务实谦让、公平合理,提倡社会美德具有深厚的哲理和现实意义。天工开物之公道杯由工艺美术大师根据传世绝品复制而成,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并通过对“戒盈杯”的赏玩,深刻理解其蕴含着的深厚哲理。
亦称“平心杯”,明、清时期流行杯式之一。始见于辽缸瓦窑产品,元青花中亦有所见。杯呈撇口,垂夫,圈足;杯中立一人形,体内有空心管,管下有通杯底的小孔,管口上端与杯沿平齐,立人足下与杯衔接处又有一孔,向杯内斟酒时,若酒浅于瓷管上口,则不会漏出,若酒满于瓷管上口,则会因虹吸原理而漏空。所以在酒宴中,进酒者只能给饮者注等量的酒,故称“公道杯”,此杯亦有“满招损,谦受益”之意。杯内除人形外亦有作龙形的。明代以德化窑制品最为多见,后景德镇窑亦大量烧制。
凤鸣壶为陶瓷酒具,此壶以凤首为流,壶身饰牡丹纹,整体造型呈抽象的凤形,壶中盛酒倒出是发出似凤鸣的声音,故此得名。耀州瓷凤鸣壶是仿唐宋时期的器物,属青瓷。耀州青瓷的胎色为灰褐色,釉面光润肥厚,釉色青绿,微显黄色。凤鸣壶形似凤凰,壶腹剔刻花纹,飞凤形壶嘴。每每有液体倒入壶中,就会有美妙的声响,好似凤凰的歌唱,故名“凤鸣壶”。造型富贵,寓意吉祥,是极佳的礼品之选。凤鸣壶的制作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唐朝年间,武则天一日忽梦见云中祥凤,嬉戏于牡丹丛中,但见“毫光洒风雨,纹彩动云霓”,其凤“饮食自然,自歌自舞”,醒时方知为梦,有人释此梦为“见则天下安谧,乃幸事也”。武则天即口谕耀州陶瓷能工巧匠制作凤嬉牡丹壶一把,每日执壶把盏,聆听凤鸣之声,以祀国泰民安。从此民间流传的“凤嬉牡丹”被誉为春风独占的爱情而颂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