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缠论第一课

在讲之前,老祖先提醒一下学习缠论的新手,因为很多新手会陷入一个误区,以为越复杂的东西就是越好的,所以整天陷在复杂的定义里无法自拔,在缠论群的各种交流中,经常出现因为讨论这定义那定义而出现吵架的现象,这些都是因为缠论的文字形式把内容复杂化了。太多绕口令般的术语,高端数学般的定义,其实都是虚幻的外衣。
正确学习缠论的姿势应该是:怎么简单怎么来。老祖今天开始讲缠论,通俗易懂,去繁化简,目的是让没接触过缠论的朋友以更直白的方式全面了解缠论,之后如果有时间自己可以再去细读缠论应该会游刃有余。
怎么简化?如果缠论是一部机器,老祖将从它最简单的零件讲起:笔,线段,中枢。(老祖根据实战总结,直接去掉了分型的概念)
图文理解:
1.笔:同方向高点到低点之间至少有5根K线,算一笔。
下图中有两笔,0-1,1-2
http://s1/mw690/001lyByezy7bPzAq0p260&690
2.线段:至少三笔构成线段,第三笔要突破第一笔的最低点/最高点。
下图中,0-1,1-2,2-3至少三笔(第三笔跌破了1的位置),构成了一段。
http://s16/mw690/001lyByezy7bPzJ50qref&690
补充:
如果一直没有出现新的线段,那么原来的线段就一直延续
如下图,一共有7笔,仍然在一个线段中。
http://s11/mw690/001lyByezy7bPzWv8r83a&690
补充2:
下图一共21笔,构成了5跟线段。
出现新的线段后,就要在图中画出来,便于观察、分析
http://s10/mw690/001lyByezy7bPA1GC5H79&690
3.中枢:三根线段构成中枢,通常分析的时候,只观察最近的一个中枢。
如图3-12,12-15,15-18三段构成了一个中枢,后面19-21是围绕这个中枢的震荡。如果21后面出现了新的线段,你也可以把观察角度放在12-15,15-18,18-21这个中枢中。
http://s13/mw690/001lyByezy7bPAjooji3c&690
暂时先讲这些,太多不好消化,有不懂的微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