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日花正好,昨日花已老

(2008-09-04 09:23:15)
标签:

杂谈

今日花正好,昨日花已老

      ――人生不得长少年

 

卷199_72 【蜀葵花歌】岑参 

 

昨日一花开,今日一花开。今日花正好,昨日花已老。 

始知人老不如花,可惜落花君莫扫。人生不得长少年, 

莫惜床头沽酒钱。请君有钱向酒家,君不见,蜀葵花。

 

提起岑参,人们往往会记起他的边塞诗,岑参的边塞诗写得确实非常好,这来源于他的切身生活体验,我们知道岑参三十多岁时跟随安西四镇的节度使高仙芝到现在的新疆去当军中掌书记。所谓“掌书记”,并非现在的党支部书记一职,《新唐书·百官志》所说,是主管“朝觐、聘问、慰荐、祭祀、祈祝之文与号令升绌”等一大堆琐碎的事情,似乎是办公室主任的活儿。而岑参诗中常提到的“封大夫”,就是唐朝历史上也很有名的封常清。

所以,岑参的边塞诗那可是真材实料,是在西北大漠的风沙暴雪中,化开砚上的残冰写就的。这和有些诗人一生从未去过边塞,见识过兵戈,就也闭门造车般地写“边塞诗”,是大不相同的。陆游就十分推崇岑参,他曾说:“予自少时绝好岑嘉州诗,往在山中,每醉归,倚胡床睡,辄令儿曹诵之,至酒醒,或睡熟,乃已。尝以为太白子美之,一人而已”

然而,岑参除了那些优秀的边塞诗外,还有不少的好诗。本篇这首诗我觉得就也不错,起笔两句:“昨日一花开,今日一花开”,乍一看,似乎像不会写诗的样子,很有点类似于那个有名的打趣体咏雪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十片百片千万片,落入芦花寻不见”。然而,咏雪诗有点故意搞噱头,最后一句转得也突兀生硬,这样的诗,当趣谈可以,真正赏味起来却经不起咀嚼。而岑参这句则不然,接下来这句“今日花正好,昨日花已老”,就对应了第一句,也让第一句不再显得那样平淡。再往下看,“始知人老不如花,可惜落花君莫扫”,原来是以今日之花喻少年之人,昨日之花喻年老之人,“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这情调和林妹妹的《葬花吟》也差不多。

但是,岑参毕竟是盛唐时的诗人,这首诗里不会像林妹妹一样遁入彻底悲观绝望的调子――“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此诗后面笔锋一转――“人生不得长少年,莫惜床头沽酒钱”,又回到盛唐时那种健康乐观的血脉上来了,让我们不禁想起岑参的另一个名句:“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是啊,人生苦短,悲愁无益,若苦昼短夜长,何不秉烛而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