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 |
分类: 捶碎红楼 |
8、续书是否篡改了《红楼梦》,糟蹋了《红楼梦》?
近来有一种说法,说是程高续书是乾隆以及和珅的直接授意下,专门用来篡改和破坏《红楼梦》的。高鹗和程伟元就是奉皇命篡改《红楼梦》的文化特务,《红楼梦》后四十回的目的就是为了抹杀《石头记》原来的伟大思想而特意加工的伪作, 周汝昌先生甚至愤愤地说:
“他们的伪续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最大的骗局……伪续使雪芹这一伟大思想家在乾隆时期的出现横遭扼杀,使中华民族思想史倒退了不啻几千几百年(MY GOD,回到石器时代了),禁锢惑乱了无数读者的精神智慧的活跃时空。……从内容上看,程高本……宣教王化。把《红楼梦》渐渐引向传统“才子佳人”式的小说。而这就是对原作的谋杀。所谓高续刊印本一出,原笔被弃!原貌被掩!所传《红楼梦》已非,更是雀巢鹃占,阻塞了真抄本的流传!”
(见周汝昌先生著作《红楼夺目红》)
像这样的说法,怎么也觉得实在是有点太过份了。清代康雍乾三朝,文字狱是家常便饭,被禁的书籍也多如牛毛,何惧再添《红楼梦》这一本?直接列为禁书,谁敢收藏,杀的杀,抄的抄,自然就没有了。为何反而花大力气修改续全后大力刊行?这不是自己找病吗?
再说了,如果刻意粉饰太平,搞才子佳人那一套,那干脆不写贾府抄家败落,直接让贾宝玉将宝钗、黛玉甚至大小丫头都一锅端,艳福齐天,天地一家春,不更皆大欢喜(事实上有不少续书正是这样写的)。有人说,这不符合小说的艺术性。错!我高鹗如果真是“文化特务”的话,首先要讲“政治性”,艺术性管他作甚,这样皇上及和大人才会重赏啊,像现在的本子,虽有“兰桂齐芳”的光明尾巴作遮掩,但毕竟是场花落人亡的悲剧,万一皇上龙颜一怒:“我大清盛世哪来的悲剧,你这文化特务怎么当的,真是饭桶,改个小说都改不好,来人哪……”不免有塌天大祸。
退一万步说,就算程高二人授意篡改阉割了《红楼梦》,那么他们会去掉哪些内容呢?无非就是对朝廷有什么怨言,或者揭露宫庭政治斗争的事情,这也是当时最重要的“碍语”。但这些内容,就算删去,也无妨的。雍正狠毒阴险,现在我们都知道,历史上许多事也都记在野史里,为人所流传,什么雍正夺皇位,甚至杀父害兄屠弟,这些在当时是讲半个字就没脑袋的事,但现在我们尽可以大讲特讲,胡讲乱讲,没有必要再从《红楼梦》里了解。何况就算是曹雪芹想写,也不敢在《红楼梦》里堂而皇之地写,还得用些密电码般的曲笔,这种文字就算看不到,也没有什么特别遗憾的。当时就算有什么废太子、这王爷那王爷什么的争来斗去,他们人头打出狗脑子来又和我们何干?又有什么好看的?咱们喜欢看的是林妹妹宝姐姐这些女儿们的事。
其实大家对比程乙本和脂本(被认为是曹雪芹原作),前八十回只是在文字上略有差异,大小情节完全一致,并无刻意删掉的故事。有些文字确实有所改动,比如将尤三姐由“淫荡”改为比较“贞烈”之类,但这些和政治是拉不上什么关系的,所谓对“原作的谋杀”一说,根本不能成立。其实正是由于和珅等人对《红楼梦》比较喜欢,才使这本书摆脱了地下手抄本的身份,得以大力刊行面世,俞平伯先生临终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胡适、俞平伯是腰斩《红楼梦》的,有罪;程伟元高鹗是保全《红楼梦》的,有功。大是大非。”这看来并非俞先生老糊涂了才这样说,而是有其道理的。
后四十回不如前面精彩,这是无庸置疑的。比如香菱没有死,夏金桂施毒计自己倒害了自己等等,这情节太庸俗可厌了。王熙凤施调包计等等也不尽合情合理。但续书的内容总体来说是不错的,它和前八十回已经是血肉相连的整体,这是别人动不了的。江湖夜雨断言,后世人再怎么研究,再怎么重新续写,也无法取代这后四十回而成为正宗的《红楼梦》的一部份。
“看人挑担不费力,自己挑担重千斤。看人挑担不吃力,自己挑担步步歇”。有人就是常常眼高手低,说高鹗续的这也不好,那也不好,但自己续一个看看?其实更不好。其实江湖夜雨一直觉得,后四十回应该基本上也是曹雪芹的文字,一来我不相信高鹗就有那样大的本事,“续书”虽不如前八十回精彩,但实践证明,绝非某阿猫阿狗就能写成那样,高鹗虽比猫狗强点,但还很难相信他有本事在短短的时间内续成这样。再者,我们看后四十回不乏冗长拖沓之处,如果是高鹗续的,后面的故事将人物下场交代清楚就行了呗,花力气写那么多内容做什么?而且就算是闲文赘事,但文字语气要模仿原作,又谈何容易!当时恐怕不兴按千字多少钱付稿酬的。如果将后四十回的文字砍掉一半,照样能把故事都交代过去。写这样多做何用?高鹗纯属吃饱了撑的?我觉得,后半部就算不是曹雪芹亲笔,也是曹家班的作品。《红楼梦》正式得以刊行,一直怕拿出后半部惹祸的曹家人才将书稿暗暗传了出来,但为了保险起见,对更加敏感的后半部依旧不敢声明就是曹家人所写。所以高鹗或者不知道确切来历,或者是有意代为隐瞒,从而造成了现在都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是伪作的现象。
对此,张爱玲女士在《红楼梦魇》一书中,也有很详细的分析,她认为续书者确实是曹家人,比如她分析说:
写她(元春)四十三岁死,……册立后“圣眷隆重,身体发福”,中风而死,是续书一贯的“杀风景”,却是任何续红楼梦的人再也编造不出来的,确是像知道曹家这位福晋的岁数。他是否太熟悉曹家的事,写到这里就像冲口而出,照实写下四十三岁?
又如:
鸳鸯自缢一场,补出秦氏当初也是上吊死的。直到发现甲戌本脂批,云删去“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节,大家只晓得死得蹊跷,独有续作者知道是自缢。当然,他如果知道曹家出过王妃,王妃享年若干,就可以知道他们的家丑。
……
护花主人评:“词是秦氏,画是鸳鸯,此幅不解其命意之所在。”这许多年来,直到顾颉刚俞平伯才研究出来秦氏是自缢死的。续作者除非知道当时事实,怎么猜得出来?
所以,这后四十回“续书”肯定也是出于“曹家班”之手,它的地位不是其他人的文字能轻易代替的。或者说,后四十回同样是曹雪芹的作品。对此,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也认为,并无续书这样的事情,《红楼梦》全部出于曹雪芹之手。
如果有一天确实证明了后四十回也是曹雪芹原作的话,那真是一个中国文坛上绝好的幽默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