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安月下红袖香(22)侬本多情--玉真公主

(2007-06-19 08:00:27)
分类: 长安月下红袖香
 

三、侬本多情--玉真公主

 

在唐代诸公主中,有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就是好多公主自愿出家为女道士。这其中最为有代表性的就是唐睿宗李旦的九女儿玉真公主了。

虽然太平公主应该算是最早出家为道的,但前面也说过,太平公主的出家为道只是掩吐蕃人之耳目罢了,并非真心出家为道。等风声一过,太平公主就又风风光光地嫁人,而且还嫁了不止一次。所以真正一生住进“道观”,开公主当女道士之先的就是这位玉真公主了。但是,大家可不要认为,当了女道士后,就立马“缁衣顿改昔年妆”,过枯井空潭一般的寂寞日子。与此相反,唐代出家的公主过得比嫁人的公主更滋润,她们的道观华丽异常,以致于惹得大臣上奏,劝皇帝不要因过于溺爱公主而大修道观,靡费国财。可李旦的做法是,一方面称赞这个大臣说得对,另一方面掉过头去却依然一切照旧,将玉真公主的道观建得比皇宫还华丽。

唐玄宗李隆基继位后,对九妹玉真公主也是十分亲切,倍加关怀。这不能不提起这样一件旧事:玉真公主是唐玄宗的亲妹妹,而且是一母所生。他们母亲窦德妃被听人谗言的武则天叫到宫中秘密处死,连尸首也不知所踪。到了玄宗做了皇帝后,将宫中掘地三尺,几乎翻了个遍,也没有把母亲的尸骨找到。他们的母亲死时,李隆基才九岁,玉真公主大概只有二三岁左右。共同遭受失母之痛的两兄妹,他们在互相安慰中度过了那段阴霾的日子,因此这两兄妹之间的感情,自然要比一般的皇家兄妹浓得多。所以玉真公主虽然出家,但照样锦衣玉食,不亚于宫中。李群玉《玉真观》诗云:“高情玉女慕乘驾,绀发初簪玉叶冠”,《全唐诗》中附小注一条:“公主玉叶冠,时人莫计其价”。玉真公主的物质生活之丰富可想而知。《开元新制》云:“长公主封户二千……主不下嫁,亦封千户,有司给奴婢如令。”也就是说,玉真公主虽然入道,但照样可以吃国家财政饭,依然有千户人的赋税收入供其开支。

作为女道士的玉真公主,“精神生活”也同样丰富。玉真公主虽然不正式下嫁某个男人,但是她随时可以和自己中意的男人来往。像玉真公主这样的,和她来往的男人可都不是一般俗人,这里面就有放在整个盛唐诗卷中也称得上大名鼎鼎的王维、李白、高适等人。

 

 

如何连帝苑,别自有仙家--王维和太平公主不得不说的故事

 

 

 

127_9 【奉和圣制幸玉真公主山庄因题石壁十韵之作应制】王维

 

碧落风烟外,瑶台道路赊。如何连帝苑,别自有仙家。此地回鸾驾,

缘谿转翠华。洞中开日月,窗里发云霞。庭养冲天鹤,溪流上汉槎。

种田生白玉,泥灶化丹砂。谷静泉逾响,山深日易斜。御羹和石髓,

香饭进胡麻。大道今无外,长生讵有涯。还瞻九霄上,来往五云车。

 

这首诗是王维和皇帝一起到玉真公主的山庄去时写的,从诗句中看,似乎非常一般,不外乎就是称颂公主的山庄是人间仙境,公主超凡脱俗,浑似仙人天女罢了。然而,从历史上细查王维和玉真公主的关系,还真是不那么一般。

我们来看《唐才子传》上有这样一段文字:

 

   维,字摩诘,太原人。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岐王重之。维将应举,岐王谓曰:“子诗清越者,可录数篇,琵琶新声,能度一曲,同诣九公主第。”维如其言。是日,诸伶拥维独奏,主问何名,曰:“《郁轮袍》。”因出诗卷。主曰:“皆我习讽,谓是古作,乃子之佳制乎?”延于上座曰:“京兆得此生为解头,荣哉!”力荐之。

   

这就是《郁轮袍》一故事的出处。王维首次应试是在开元八年(720年),结果却落第。看来当时科举中的潜规则也挺厉害的,不拜谒一些名人权贵,也很难高中。于是王维就在宁王、岐王(都是玄宗的兄弟)府中出入,第二年将应举时,岐王就劝他去“九公主”的府上去。九公主即玉真公主,有的地方说成是太平公主,大错特错,太平公主死时王维才十二岁。他们不可能有什么故事。于是出现了这样一幕:“妙年洁白,风姿郁美”的王维怀抱琵琶,像个歌妓一样在酒宴间为玉真公主献艺。玉真公主听了王维演奏的《郁轮袍》后,才又看过王维的诗文,并对王维的才气大大地夸奖了一番。

关于此事,我们仔细推想一下,就会发觉这似乎是个“粉红陷阱”,岐王和王维关系既然也相当好,直接和考官说句话推荐一下,不就得了。何必非要找玉真公主?而且大家看歧王按排王维出场的情景,根本不像介绍一个文人学子,倒像是召呼自己的家妓出来待客一样。十有八九,天真幼稚、有才有貌的王维实际上成了岐王给自己的小妹妹玉真公主物色好的情人。唐朝公主一向如狼似虎,玉真公主当时已是三十多岁,阅男人多矣,很难相信饮宴之后的王维不会和她发生什么故事。于是在玉真公主的举荐下,王维如愿以偿地高中了。

此后的王维还和玉真公主发生过什么故事没有呢?史书中却难以寻找了。这时候,公主们的行为似乎也有所收敛,不像千金公主、太平公主那样肆无忌惮地大玩男宠,而且有过二张、崔湜等人声名狼籍的前例,男人们也不好意思公然地以做公主的情人为荣。然而,细心考证一番,不难发现,王维和玉真公主还是藕断丝连,纠缠不清的。

大家细看王维的年谱,会发现这样一个事情。王维因事被贬为济州参军,这是一个九品小官。但是四年后,王维弃官悄悄地回到了长安,他在长安闲居了七八年,这期间没有当任何官职。然而,就在这段时间里又发生过我们熟知的另一个故事,那就是孟浩然钻床底的那件事:开元十七年,孟浩然到长安来求官,这天他正好在王维府上聊天,唐玄宗突然驾到,吓得老孟钻到床底下去了。王维见玄宗情绪不错,于是说出了孟浩然在此的事情。玄宗也没有见怪,还让孟浩然吟首诗听听。结果老孟赖狗扶不上墙头去,哪首不好念,念了首什么“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诗,惹得唐玄宗大为不悦,老孟的官运也就此被封杀。

这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过。但这其中却有很多疑点,孟浩然和王维是朋友,又是两个大男人。在一起谈谈诗文有什么不可以的,又不是奸夫淫妇,往床底下钻个什么劲儿?再者,玄宗为什么到王维家去串门?还来的这样突然。就算皇帝到大臣府上去,一般也是前呼后拥,早有太监之类的前去通知准备,大臣早就恭迎在大门外了,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皇帝倒像是学生公寓里查宿舍卫生的,说来就来?所以我们可以推测,王维此段时间定是常住在玉真公主居处。可能这天正好公主不在,出去玩了,孟浩然乡下佬一个,想开开眼界,看看公主住处什么样儿。王维就私自请了他来,所以皇帝一来,他才吓得朝床底下钻。而且正因为是在玉真公主的住处,以玄宗的兄妹情深,肯定不时来看看,玄宗兄妹间亲密得很,一切礼仪从简,也并不会事先传报什么的,故而才有这档子事。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禁宫中、玉观里帷幕重重的背后,隐藏着温文尔雅的大唐才子和公主的情缘,只是随着时光的远走,这背后的故事已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