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长安月下红袖香 |
http://images.blogcn.com/zmuploadimg/2006/08/10/09/20060810094053390.jpg
五、梅花一梦--江采蘋
卷5_62 【谢赐珍珠】
桂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全唐诗》第五卷中有这样一首诗,题为江妃所作。相传唐玄宗曾一度娇宠一个被称为“梅妃”的女子,她叫江采萍。据说在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死后,玄宗终日郁郁不乐。太监高力士想排解一下玄宗的烦忧,于是到江南寻访美女。他在福建的莆田县发现了一个兰心蕙质的女孩,她就是江采萍。
唐玄宗一见,极为喜欢,从此专宠她一人,将后宫中的其他妃子都“视如尘土”。江采萍性情孤高,目无下尘,且知书通文,常以东晋时的著名才女谢道韫自比。在穿衣打扮上也是喜欢淡妆素服。她最喜欢品性高洁的梅花,所以她住的宫苑中种了不少梅花,每逢花开之时,常在梅花间苦吟徘徊良久,甚至直到半夜也不忍回室,活脱脱一个唐代林妹妹。唐玄宗因此戏称她为“梅妃”。据说她还写有《萧》、《兰》、《梨园》、《梅花》、《凤笛》、《玻杯》、《剪刀》、《绚窗》八篇文赋。
然而,当杨玉环进宫以后,正所谓“由来只有新人笑,有谁听到旧人哭”,梅妃顿时被冷落。在杨贵妃的挑唆下,江采萍被赶到冷清寂寥的上阳东宫里居住。有一次,她听着外面有驿马驰来,便问可是送梅花来的?原来梅妃得宠时,各地争相用驿马传送梅花进献。但如今哪里还有人给她送梅花,都是快马加鞭给杨贵妃送荔枝的。梅妃不禁泪湿罗巾,她想起汉朝时陈阿娇千金买赋的故事,拿出千两黄金来给高力士,想请高力士找个人写赋献于皇上,从而打动玄宗。高力士油滑得很,借口无人写赋,加以推诿。于是江采萍自己写了一篇《楼东赋》给唐玄宗看,文赋如下:
“玉鉴尘生,凤奁香珍。懒蝉鬓之巧梳,闲缕衣之轻练。苦寂寞于蕙宫,但凝思乎兰殿。信标落之梅花,隔长门而不见。况乃花心飏恨,柳眼弄愁。暖风习习,春鸟啾啾。楼上黄昏兮,听风吹而回首;碧云日暮兮,对素月而凝眸。温泉不到,忆拾翠之旧游;长门深闭,嗟青鸾之信修。忆太液清波,水光荡浮,笙歌赏宴,陪从宸旒。奏舞鸾之妙曲,乘画之仙舟。君情缱绻,深叙绸缪。誓山海而常在,似日月而亡休。奈何嫉色庸庸,妒气冲冲。夺我之爱幸,斥我乎幽宫。思旧欢之莫得,想梦著乎朦陇。度花朝与月夕,羞懒对乎春风。欲相如之奏赋,奈世才之不工。属愁吟之未尽,已响动乎疏钟。空长叹而掩袂,踌躇步于楼东。”
可这男人的心一但变了,九头牛也拉不回来。玄宗看了这篇赋后,虽略微有些触动,但他只是派人封了珍珠一斛,悄悄赏给梅妃就算了。梅妃见了,大为失望,于是写下本篇这首诗,和珍珠一起送还给玄宗。梅妃诗中说,在寂寞的冷宫里,她满怀愁绪,无心打扮(唐代流行桂叶状的眉),说来也是,自古就是“女为悦已者容”,她打扮给谁看呢?她要的不是珍珠宝贝,就是再多的珍宝也无法安慰她寂寞伤感的心。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乱中,玄宗顾不上带走失宠的梅妃。于是梅妃落入贼兵手中,有人说她被安禄山的乱兵杀死,有人说她投井自尽了。也有的故事说,多年后,官军收复两京,从一棵梅树下找到了梅妃的尸体。此时垂垂老矣的唐玄宗,看着梅妃的像,往事一幕幕又在他眼前浮过,对着梅妃的画像,他满怀伤痛,写下这样一首诗:
卷3_61 【题梅妃画真】李隆基
忆昔娇妃在紫宸,铅华不御得天真。霜绡虽似当时态,争奈娇波不顾人。
拥有时不珍惜,失去时才怀念。梅妃被他抛弃后死去,辉煌一时的大唐盛世也在他的手中结束,暮年的李隆基,在悔恨和思念中度过,他思念当年被他贬斥的贤相张九龄,思念灵秀过人的梅妃江采萍,思念妩媚如牡丹的杨玉环,更思念那曾经光芒四射的开元盛世。然而,这一切都仿佛是昨天的一场梦。显得那样的不真实,他再也回不去了。
附:关于梅妃实无其人的争论
上面关于梅妃的故事,讲起来非常动人。但对于是否真有梅妃这个人物,多数人却都持怀疑的态度。梅妃的故事最早见于相传为唐末曹邺所作的《梅妃传》。然而,有人考证说这也是伪托,其实大概是南宋人的手笔。鲁迅先生、郑振铎、刘大杰先生,都否认梅妃的存在。他们认为,一切有关梅妃的记载,都出自《梅妃传》,而不见于唐代当时的文献中,于是断定梅妃实无其人。鲁迅认为:“盖见当时图画有把梅美人号梅妃者,泛言唐明皇时人,因造此传。”更有人指出《梅妃传》含有宋代文化特征的多种印记,如爱梅、咏梅的风尚,斗茶的风习,以及以体瘦轻盈为美,将体态丰盈的杨妃蔑称为“肥婢”等,这都是宋代的审美风格。这样的说法,我觉得倒也有几分道理,梅妃那种孤傲清高的形象更像宋代以后的女子。
对于此事,江湖夜雨的看法是,宫中确实曾有过一个甚至多个因被杨贵妃嫉妒而受冷落的女子,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一诗中就描写过这样一个宫女:“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有道是“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杨玉环得意了,那二千九百九十九个“佳丽”谁不是气愤难平,所以她们的泪水和感伤,和故事中的梅妃是相通的。但是,这个“梅妃”可能不是一个人,而是糅合了很多人的故事创造出来的一个文学形象,如果真的有像传奇中描写的“梅妃”的话,做为被“红颜祸水”杨玉环打击欺压的弱者,当时的唐人笔记和诗词中肯定会大书特书的。正像当年班婕妤失宠、赵飞燕姐妹得势一样,多好的题材啊,虢国夫人那种丑事都有人敢写,这事更该理直气壮地写啊。所以梅妃应该实无其人。
然而,关于梅妃的故事,我们还是不妨来看一下。正如这样一句话:“历史都是假的,除了名字;小说都是真的,除了名字 (英国历史学家卡莱尔语)。”梅妃也好,江采蘋也好,这些名字或许都是虚构的,然而“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的泪水却是真实地在流淌,而且并不仅仅是“梅妃”一人,也不仅仅是有唐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