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安月下红袖香(13)后人记忆中的婉儿

(2007-06-06 08:19:50)
分类: 长安月下红袖香
 

昭容题处犹分明--留在后人记忆中的婉儿

         

 

371_44 【上官昭容书楼歌】吕温

 

汉家婕妤唐昭容,工诗能赋千载同。自言才艺是天真,不服丈夫胜妇人。

歌阑舞罢闲无事,纵恣优游弄文字。玉楼宝架中天居,缄奇秘异万卷馀。

水精编帙绿钿轴,云母捣纸黄金书。风吹花露清旭时,绮窗高挂红绡帷。

香囊盛烟绣结络,翠羽拂案青琉璃。吟披啸卷终无已,皎皎渊机破研理。

词萦彩翰紫鸾回,思耿寥天碧云起。碧云起,心悠哉,境深转苦坐自摧。

 金梯珠履声一断,瑶阶日夜生青苔。青苔秘空关,曾比群玉山。

 神仙杳何许,遗逸满人间。君不见洛阳南市卖书肆,有人买得研神记。

 纸上香多蠹不成,昭容题处犹分明,令人惆怅难为情。

 

                      

公元710年,老好人中宗暴死,史书上一般都认定为是韦后和安乐公主毒杀。我却总是怀疑,因为当时中宗已五十五岁,唐朝皇帝有家族遗传病,到了这个年纪,多数有中风之类的疾病。中宗如果是突发脑溢血之类的疾病导致死亡也很正常。总之,中宗死的很是突然,这就给李隆基一个最好的借口--韦后和安乐公主毒杀中宗!

李隆基发动兵变,杀死了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拿出一份伪造的中宗遗诏,为自己辩解,想靠自己的聪明再逃过一劫。然而,她和韦后一伙走得太近了,宫庭争斗,残酷无比,没有人敢说自己永远是赢家。这一次,她失败了,无情的刀剑砍了下去,鲜血溅满了宫前的台阶,一代才女,就此魂消香断。

而此时,当初千万百计给婉儿献媚,多次在床上和婉儿缠绵过的崔湜,却又一头钻到太平公主的裙下。婉儿死后,他躲得远远的,生怕沾上边,更不用说给婉儿料理后事了。后来还是张说比较仗义,给婉儿收尸厚葬。李隆基对于婉儿的才情也是钦佩有加的,只是形势所迫,才不得不杀婉儿。事后他下旨让张说整理了婉儿的文集,于是张说在婉儿集子上作序说:

“敏识聆听,探微镜理,开卷海纳,宛若前闻,摇笔云飞,成同宿构。古者有女史记功书过,复有女尚书决事言阀,昭容两朝兼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意,虽汉称班媛,晋誉左媪,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

将婉儿和历史上的才女如班昭等作了对比,并说婉儿才学上不弱于古之才女,而在参政方面还强似她们,言下颇有称许之意。看来当时的人也并没有因婉儿身为女人而参预政事进行“批判”。

说来婉儿虽然在滥封官方面有诸多不光彩的地方,但婉儿对于当时的诗歌文化却起了相当好的推动作用。正如《新唐书》中所说:“婉儿劝帝侈大书馆,增学士员,引大臣名儒充选。数赐宴赋诗,群臣赓和,婉儿常代帝及后、长宁安乐二主,众篇并作,而采丽益新。又差第群臣所赋,赐金爵,故朝廷靡然成风。当时属辞者,大抵虽浮靡,然所得皆有可观,婉儿力也。”

所以,有唐一代的文人,提起婉儿的名字,都是相当的崇敬。我们看这首中唐诗人吕温的诗作,诗中对婉儿极力地夸赞:像什么“玉楼宝架中天居,缄奇秘异万卷馀。水精编帙绿钿轴,云母捣纸黄金书”--居住玉楼中,拥有秘籍奇书万卷,这些书全部是人间罕见的精装本,水精装订,绿钿作轴,云母当纸,黄金印字。将婉儿说得高贵典雅、气质如仙。后面更是直呼婉儿为神仙:“神仙杳何许,遗逸满人间”。诗人最后说从旧书摊上买得一本书,上面尚有婉儿的题诗,于是惆怅叹息不已――“昭容题处犹分明,令人惆怅难为情”,此时婉儿离开人世已有了上百年,可婉儿在后人的心中还是那样的令人倾慕神往。

婉儿这一生,始终周旋于最高的权力中心,她一生都在政治的刀尖上舞蹈,像是穿上了施着魔法的红舞鞋,她停不下来了。权力给了她荣光,给了她金宝,给了她豪宅,但她却无法摆脱被政治漩涡吞没的宿命。

有时我曾想,如果婉儿不弄权,把所有的才华都放在写诗和文章上,那有多好!然而,也许婉儿并不这么想,初唐时的女子们可能都不这样想。她或许觉得与其悲悲切切地在萧条冷宫中做些断肠诗句,那还不如这样:生时,让激情绽放艳如夏花,死时,让鲜血染红满地秋叶。她得到过,辉煌过,经历过,于是,当冰冷的刀锋劈进她的身体时,她依然要说--不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