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长安月下红袖香 |
三、日边红杏--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这个名字在唐代的才女中应该是有一席之地的,她不仅诗作气度不凡,不让须眉,而且曾像神话中的文魁星一样掌管着天下文宗。当年,她登上高高的彩楼,奉诏评诗,天下才士的文章全都归她评点衡量。沈佺期和宋之问这样的诗坛大腕也不得不恭恭敬敬地献上诗去,然后乖乖地站在下面等待她的评判。另外,在政治舞台上,上官婉儿堪称“两朝兼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意”,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唐的最高权力中枢,以至于现在有人将她称之为“巾帼首相”。
然而,上官婉儿的诗作在《全唐诗》中虽然存有三十二首之多,但多数是一些应制诗,真正表现她自己个人情怀的却非常少。这也难怪,她一生都在险恶的政治漩涡边徘徊,相当于在高空中的钢丝上舞蹈。因此,她是那样的谨小慎微,如履薄冰,所以在她的诗作中,也是小心翼翼地藏起个人的感情,写出那一篇篇四平八稳,无可挑剔的应制诗,这世态人情,婉儿早早就懂得。
卷5_56 【彩书怨】上官昭容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梁羽生的小说《女帝奇英传》中,少女时代的上官婉儿一出场念的就是这首诗。历史上也多传说当时十四岁的上官婉儿就是因这首诗引起了武则天的注意。想想也有些道理,上官婉儿现存的诗作中,以这一首最具真情。而婉儿其他的诗作,几乎是清一色的应制诗或者是“关系诗”。应制诗是应皇帝之命而作的,所谓“关系诗”是为了讨好某些人而作的。就像酒席宴上一定要向掌管着你职位升降、工资多少的人敬酒一样,说来也是一种应酬。
我们知道上官婉儿的祖父是上官仪,因鼓动高宗皇帝废武后而被杀。唐朝时,官员如果犯重罪,成年男人被处斩,家中女眷一般是没入宫中为奴婢。当时上官婉儿还是个小小婴儿,就随着母亲郑氏一起被没入宫中的掖庭,那是个专门让受罚宫人干粗活的地方。
娘俩在艰苦的日子里慢慢熬,上官婉儿可能秉承了祖父上官仪的基因,另外其母郑氏也是个知书通文的人,于是十四年后,婉儿不但出落成了一个如花美少女,而且还是个颇富文采的才女。这一首《彩书怨》,满篇写的都是怨妇离情,有人猜测说是写给当时的皇子李贤的,并给上官婉儿安排出一段爱情剧本。但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极少,当时被罚没到掖庭的婉儿恐怕很少有机会能见到皇子李贤,即使能见到也不会接触太多,也许上官婉儿自己暗恋这个仪容俊秀的皇子,但是李贤恐怕不会对她有太深的印象,更难说他们之间会发生点什么事。
所以嘛,这首《彩书怨》,十有八九是婉儿模仿古时那些相思别离之诗而拟作的。当时婉儿尚且“小姑居处独无郎”,根本没有陪伴她的男人。然而,也不能说婉儿此诗就完全是无病呻吟,当时的婉儿已是十四岁了,虽然这个年龄现在的女孩还在上初中,但在唐代,已是谈婚论嫁的年纪,婉儿在宫中为婢,根本没有权利去选婿择夫,念及于此,婉儿自然会觉得古诗里离妇的哀怨和她的心情也是有相通之处的。
从艺术性上来讲,婉儿这首五律写得还是相当不错的,此诗看起来比较平常,也是用了不少典故的。第一句“叶下洞庭初”,似乎是泛泛而论,其实出自屈原《九歌》中的句子:“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此句既暗用古人典故,又营造出一种萧瑟惆怅的氛围,也是非常成功的。“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这一联尤为巧妙,天寒露正浓,虽有香被,无人共寝,未免身寒心更寒;月落天将晓,锦屏华屋,空虚无人,自是室虚梦亦虚。
我们接着看――“欲奏江南曲”,对于《江南曲》,大家可能并不陌生,就是那首:“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古人常把男欢女爱称做“鱼水之欢”,这首民歌在语文课本上出现时,虽然老师不那样讲,但应该承认,民歌本来是有这么个意思在其中的。这里婉儿在诗中说,我想奏一曲比喻男女欢好的《江南曲》,于是匆匆地写了一封寄往蓟北(蓟北--即河北北部,唐代是边境,出征的男人多在此)的书信。“江南曲”和“蓟北书”对仗相当工整巧妙。这蓟北书的内容,不用说大家也知道啦,就是盼他回来和自己“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呗。
诗中最后一句,又将信中的内容点出来,“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书信中的意思,只是表达我离居已久的惆怅心情而已。当然,要按后世的眼光,没有这句不点出来反而更含蓄有味,但这也是初唐时的特色,初唐及以前的诗句,往往说得比较“透彻”直白。总体说来,这首诗写得是相当不错的。钟惺《名媛诗归》卷九中说:“能得如此一气清老,便不必奇思佳句矣!”对此诗倍加夸奖,明朝谢榛在《四溟诗话》中夸得更高:“杨升庵(杨慎)所选《五言律祖》六卷,独此一篇平妥匀净,颇异六朝气格”--婉儿这首诗成了这本五律集中最佳的诗作了,可见十四岁的婉儿此时的功力就决非一般了。怪不得当时武后看了后,也惊叹她的才华,命她掌管玉玺,草拟诏书,并且“百司表奏,多令参决”,成为武则天的“贴身秘书”。
然而,武则天是何等人物,婉儿生活在她的威仪之下,也是整天胆战心惊的。武则天称帝后,婉儿虽是宫中才人,但武则天是女皇帝,她这个才人当得有名无实。武则天自己广选美少年入宫来侍侯,却根本没有想过为婉儿找个夫婿什么的。在武则天心中,只是视她为自己身边的一把“总钥匙”罢了。此时的婉儿,肯定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的滋味。
如花的青春岁月,却是如此的寂寞难耐。当时宫里已经有了二张兄弟,要说二张也是经过全国选美挑出来的超级男生,自然也算是极品帅哥。婉儿也是有情有欲的女儿身,有次不免贪看了张昌宗几眼,不料被武则天瞧见。武则天盛怒之下,扔了一只玉簪刺破了她的额头,差点完全毁容。对此,婉儿当然是不敢怒也不敢言。从此,婉儿眉间落下了个伤疤,聪明的婉儿就剪了个花瓣贴住。后来这反而成为宫中的一种时髦打扮,宫妃们眉间没有伤痕,也贴上个花。其实,这正像婉儿一生的写照,她的一生总是被伤害,但她却默默地忍受,用表面上的鲜艳明媚来掩盖内心的疮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