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翻译中的增补与省略(修改后的翻译论文)

(2007-12-18 13:47:13)
标签:

知识/探索

论文

英译汉

翻译论文

分类: 教育&文学
 

 

   修改后的翻译论文,真是面目全非!完全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做的!又浪费了一个上午,中午也没有睡觉,来来回回的跑了无数趟,但愿可以顺利通过!God bless me ! 我可真不是“做学问”的料啊!无语!!!

 

 

如何做到“形神皆似”?

               ——浅谈翻译中的增补与省略

 

摘要: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要准确的传达原文的信息,译者难免要对译文做一些增补与省略。增补是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内容,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的意思。翻译中的省略是使译文洗练的主要手法,指的是依循“减词不减意”的原则,把原文中的一些词舍去不译。译文的增补与省略都是为了更确切、更忠实的表达原文的精神。

关键词:形神皆似;增补;省略

 

1. 引言

照理说,理想的译文应该是“形神皆似”。但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和句法上存在巨大差异,“形神皆似”的译文往往不可多得。译者既不能照抄英汉词典的释义,又不能照搬原文的句法结构,而必须考虑汉语的遣词造句特征,对译文作出必要地变通,以达到变中求信、变中求顺的目的。增补与省略是翻译中最为常用的变通手段之一,增补也好,省略也好,都是增词不增义,减词不减义,反而能使意义更加明确,文字更加通达。

 

2. 实例分析与论证

2.1 增补

英语为求简洁紧凑,往往将某些成分省略掉,翻译成汉语时,如不增补省略的成分,可能会造成句法不通或语言不畅。这时译者往往需要把原文中隐含的信息增补清楚,以便于读者理解。

(一) 增加名词

例一:She often tells her son to wash before meal.

译文:她经常告诉儿子吃饭前要洗手。 

分析:英语中有些动词作不及物动词时,宾语实际上是隐含在动词之中的,译成汉语时往往需要把它表达出来。例一中的“to wash”译成了“洗手”,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动词后面无宾语的现象。如果不译出隐含的宾语“手”,译成“饭前洗一洗”,则意思就不够明确,让人有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同样,To wash after getting up.和 To wash before going to bed. 也应译成“起床后洗脸”和“睡前洗脚”。

(二) 增加动词

例二:In the evening, after the banquets, the concerts and the table tennis exhibitions, he would work on the drafting of the final communique.

译文:晚上在参加宴会、出席音乐会、观看乒乓球表演之后,他还得起草最后公报。 

分析:根据意义上的需要,可以在名词前后增加动词。如果把例二中的after

the banquets, the concerts and the table tennis exhibitions译成“在宴会、音乐会、乒乓球表演之后”,意思就不够明确。如果在名词之前增加原文中虽无其词而有其意的动词,译为“在参加宴会、出席音乐会、观看乒乓球表演之后”,形成三个动宾词组,那就意思明确,读起来也较通顺自然、符合汉语习惯。

(三) 增加形容词

例三:Several years’service in the army will make a man of Fred.

译文:在部队服务几年会使弗雷德成为一名真正的男子汉。

分析:为了满足意义表达或修辞上的需要,英语句子译成汉语时,其中有的名词前可以增加适当的形容词。例三中作者的原意是想表达在部队服务的几年使弗雷德得到了锻炼,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男子汉,原文虽无表示“真正的” 的字眼,但含有此意,所以翻译时应增加上去。如果仅照字面译为“在部队服务几年会使弗雷德成为一个男人”,显然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意思也不合逻辑。

(四) 增加副词

例四:As he sat down and began talking, words poured out.

译文:他一坐下来就讲开了,滔滔不绝地讲个没完。

分析:根据原文的上下文,有些动词在一定场合可适当增加副词,才能确切表达原意。 例四中如果仅照字面译的话,句子就显得生硬晦涩,根据句意,恰当增补“滔滔不绝”一词,不但恰到好处的把原句的意思表达清楚了,译文也变得更加生动,显得文从字顺。

(五) 增加量词  

例五:A stream was winding its way through the valley into the sea.

译文:一弯溪水蜿蜒流过山谷,汇入海洋。

分析:英语中数词往往与可数名词直接连用,它们之间没有量词,而汉语却往往要借助量词。因此, 翻译时应根据汉语表达习惯恰当地增加量词。例五中如果只是依照原文的表面来译,汉语译文就会不通顺,而巧妙的增补“弯”字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句子的译文更加生动形象,从而更忠实通顺的表达了原文的思想内容。

(六) 增加语气助词   

例六:Don’t take it seriously. I’m just making fun of you.

译文:不要认真嘛!我不过开玩笑罢了。

分析:汉语中有许多语气助词,如“的”、“吧”、“啊”、“呢”、“罢了”、“而已”等,而英语中却极少出现。不同的语气助词可以发生不同的作用,英译汉时可根据语意适当增加一些汉语中特有的语气助词。例六中如果单从字面来看,译成“不要认真,我只是开玩笑。”则显得生硬别扭,增添“嘛” “罢了”两个语气助词,使译文读来妙趣横生,不但更好的表达了原作的意思,而且可以增添修辞色彩。

2.2 省略

纽马克在《翻译教程》一书中,将“准确”(accuracy) 和“简练”(economy)视为翻译的基本要求;加上汉语又是意和语言,尤其讲究简洁顺畅,因此我们做英译汉时,还要学会省略法,也就是说,要学会舍去原文中需要而译文中不需要的成分。

(一)代词的省略

(1)人称代词的省略

例一:John got up very early in the morning. He put on his jacket, his trousers and his shoes, sat down at his desk and began to do his homework.

译文: 清晨,约翰起的很早。他穿上夹克、裤子和鞋子,就在书桌那里坐下来开始做家庭作业。

分析: 对比原文和译文,不难发现原文中一共出现了五个代词“his” ,但译文

中却只使用了一次“他”,其余四个代词“his”都被省略未译。根据汉语习惯,在指代关系明确的情况下,假如前后两句主语相同,就不必重复出现。英语通常每句都有主语,因此汉译时多次出现的做主语的人称代词常常可以省略。如果只依照原英文的表面将五个“his” 都译出,则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显得啰嗦多余。省去四个“his”,无损原意,反显自然。

(2)非人称代词it的省略

例二:It was just growing dark, as she shut the garden gate.

译文:她关上园门时,已是暮色苍茫了。

分析:例二中的非人称代词it在句中做主语,但实际上只是个虚词,主要用于表示时间和环境,并不指代上下文中具体的事物。省去“it” ,可使句子的意思表达的清晰流畅,如不省略,译文就无法通顺的表达。

(二) 冠词的省略

例三:A soldier should be loyal to his country.

译文:当兵的应该效忠祖国。

分析:冠词是英语特有的词类,往往并不表达具体的词义,而只是为了满足语法对遣词造句形式上的需要。不定冠词在泛指某一类事物中的任何一个或用于某些固定词组等情况下,汉译时往往省略不译。例三中的“a soldier” 显然是泛指“当兵的”, 故不可译作“一个士兵”, 否则就会曲解原作的意思,违背翻译的原则。

(三) 介词的省略

例四: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as founded in 1949.

译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分析:大量使用介词是英语的特点之一,如逐词译出,势必用很多虚词,显得累赘。因此,英译汉时,介词常省略。例四中in 1949中的介词“in” 就应该略去不译。

(四) 连接词的省略

例五: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译文: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分析:由于英语主要以形和为特点,汉语主要以意和为特点,在英汉翻译时碰到英语中的连接词在汉译中通常予以省略。例五中的句子如果译成“假如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就显得累赘,远不如省略“ if ” 简明洗练。

 

3. 结语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语义、修辞和文化等方面存在着某些差异,翻译时不能“一个萝卜一个坑”,将原文中的每一个词都转换成译文中的另一个词,而应当有所增减。通过增补和省略,可以使译文变得更加通顺流畅,符合译入语的文化和行为习惯。但是,作为译者,对增补和省略的运用都要慎重,所遵循的原则应是:增补不能蛇足,省略不能损意。

        本文的撰写得到了外国语学院武辉老师的大力指导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参考书目:

 

1. 浩瀚. 巧学英语翻译 [J]. 北京:中国科技翻译. 1997,(1)

2. 蒙兴灿、孔令翠. 实用英汉翻译[M].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5.

3. 孙致礼. 新编英汉翻译教程[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4. 张春柏. 英汉汉英翻译教程[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还有个封皮呢,一块贴上,瞧瞧伟大的临师翻译论文封皮啊,都来看啊,哇哇!!!呃也~~~~~~!!!

哎呀呀,粘不上啊,那就算唠!可惜啊,可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