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次我携妻同去是从北面上得千山,那时还没有进行大规模景观建设,没有路过牌楼。我们看到了可怜松,它是长在无量观山门西的一处有纹无罅的悬崖峭壁上的一块大石头上,用它的根系牢牢抓住岩石,我想它是靠着自然降水和嘬吸岩缝里的水分顽强生存的,但它看上去依旧茁壮,生机盎然,只是有点楚楚动人。随后我来到一线天,那是由两块巨大的石头组成的景点,我是贴着两块巨石侧身挤过去的。途中抬头从石缝向上望去,头顶的蓝天只剩下一道缝隙,这也许就是名字的来源。从一线天出来,视野豁然变得开朗,向远望去能看到掩隐在绿树丛中的建筑物如石幢等,这时我突然觉得千山就是一大块巨型的翡翠。
我第一次入关是那年跟随总局史志办到北戴河参加全国修志培训班,那是1999年4月农场再次成立北兴史志办,组成人员为五位下岗的科级干部,农场把李密木材加工厂隔壁的平房拨给他们做办公室,我每天都从李密木材厂夹起来的高大的木栅栏的缺口处穿过,不久总局史志办来电话要我们派人去北戴河参加全国修志培训班,大家都不想错过这个机会,最终胡欣决定不去了,于是这个名额便落实到了任波身上。任波到当时总局所在地佳木斯与其他人汇合,在总局史志办的史桂霞的带领下乘火车来到北戴河,在当时林业部在北戴河的大院的一栋楼里开始接受培训,全国史志学者梁斌久到培训班进行了授课。培训地点附近不远有一个公园叫鸽子窝,那是著名的观看日出的景点,可是我却未能欣赏到日出,原因是公园开门晚,等公园开门放人进入时已错过了看日出的时机。我在中午时进到公园里,那里有一尊毛主席的塑像,旁边我记得有一本打开的书的雕塑,上面刻有老人家的词《浪淘沙·北戴河》。在公园里能眺望大海,感受词中“白浪滔天”的气势。鸽子窝是一个石崖,崖下隔不远有一个很大的海滩,那里海水很浅,我们常早晨在那里观赏海景,有时可以看到远处的渔船。后来我再次到鸽子窝公园,就没再看到那尊雕像。我第二次到北戴河是那年随妻侄前去的,他常去那参加教师培训,所以知道那里的旅馆淡季住宿费便宜、到旅游旺季就增高,我们赶在旺季来临前跟他又去了次北戴河,住在一家家庭旅店,果然便宜。出旅店旁拐沿街边小道可以直达海边,在住区东侧与小道平行有一条宽阔的商业街,街市相当繁荣。我们经人指点来到一处海湾,海底相对平缓而且没有风浪,我不会游泳,这下找到适合我的地方,我向海里走了一段距离待海水没到腰部时,把头埋在海水里两腿平伸,身体便漂浮了起来,于是我就用这种办法实现了洗一次海水浴的愿望。上岸后我和妻游赏了周边的海景。
离开北戴河后我们来到济南,在济南我游历了历城。济南也叫泉城,网上查全城有1209处泉水、950处名泉,其中最有名的为趵突泉、金线泉、漱玉泉、五龙泉、珍珠泉、黑虎泉等七十二泉。我那次依次看了如上六眼泉。我还游览了大明湖,在湖上依次参观了李清照、辛弃疾纪念馆,参观了铁公祠、老舍纪念馆,游玩了历下亭。我特意游览了泰山余脉千佛山,传说舜帝曾在此躬耕又称舜耕山,山中佛像始塑于唐朝,隋开皇年间增塑千余尊。这次游历不仅开阔了我的眼界还增长了我的知识、豁达了我的心胸。离开济南直接到了威海,在那我参观了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故居纪念馆。本想去成山角没有去成,只好下次再去。随后我到了刘公岛、甲午战争博物馆、定远舰展区和七顶山炮台。在烟台我本想到蓬莱阁游览八仙渡海景点,可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成了这次旅游的一个遗憾。离开烟台我们去了崂山,从山后迎着从山上下泻的水流登上了崂顶,不时有水珠溅到衣衫。在崂顶见到一座道观,内有崂山道士的彩塑。我没有仔细欣赏崂顶的风光只眺望了山下远处大海的壮丽。
离开崂山我们乘车南下,路过沛县时我在车站慕名买了一份狗肉,的确很好吃,难怪樊哙这么喜欢,只是没法比较现在的沛县狗肉和数千年的狗肉优劣。我曾到长江北岸的大厂出差,在一个小旅店住了几天,每天都在那里的一个市场的一处小摊喝酒,每次都是半斤的量,喝得周围的客人直咋舌。我每天都从南京大桥北岸步行到南岸以排遣心情,有一天刚过大桥便在南岸看到一次江南人吵架,原因是因为两角的车钱,俩人足足争论了一个多小时,引起围观。我看得不耐烦转身离开了。我三叔过世时,曾因工作原因抽不出空未能前去,后来我遇到机会再次来到南京便携妻与小孙女一起去看望了仍在江苏溧阳县圩高村居住的婶娘。我三叔是复转军人,在黑龙江省依兰县参军,退伍后随婶娘落户江苏溧阳圩高村。婶娘家在村子头,我携妻子带着小孙女到时婶娘正在家迎接我们。三叔就葬在他家的田头,第二天我带着祭品去祭奠了三叔。三叔家有个小孙女名叫倩倩,比大雪还小,也许是村子里的孩子少或孩子的天性使然,倩倩喜欢粘着大雪。我每天便领着大雪和三婶的孙女闲逛圩高村欣赏江南秀丽的风景,每次出去我都领着她俩,给她们买好吃的每人有份,江南人节俭于是村里的人便说我三婶家来了个大款的亲戚。我转遍了周围的可转的地方,到过附近的一座水库,最让我喜欢的是那里的竹林,让我这北方人首次看到了江南的秀丽、品味到水乡的韵味儿,溧阳的天很热,每天我都逛得是一身的热汗。好在江南的水都很浅,在三婶家的房后就有一口浅层井,近旁有一口大锅,每天黄昏出了一身汗的我都要到三婶的房后站在大锅里用水桶从浅井里汲水然后把井水从头浇下,没用几天我就觉得浑身透着清香。三婶逢人就讲:“我的大侄子一家三口都从黑龙江来看我了!”老人家每天都做江南的菜让我们品尝。我的堂弟堂妹们都在溧阳县或更远的地方工作。我们一家在三婶住了一段时间便告别三婶经上海返回黑龙江,临走时三婶嘱咐我:“直接回家,别到处走了,出门在外的多加小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