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爱好有两个:读书和旅游。
我的读书最初动力是因为生活的寂寞和为了识字,归根到底是因为有了闲余时间。我读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是《林海雪原》,在当时的任波看来曲波的文笔朴实中蕴藏着优美,描写风景时又不乏激情。我在看过此书后在一天早晨起来看到了与之相似的清晨美景,于是我摹仿着在我的作文里写了一篇文章,居然得到了老师的欣赏,给了我一个鲜红的5分!这极大地鼓舞了我阅读文学书籍的兴趣。我尽自己的可能去读能借到的书,几近疯魔。有一年,我接到到农村支援脱谷的任务,实际是去帮着农业社脱谷小麦。我们是开着自动康拜去的,我干白班、驾驶员干夜班。我下了班无事,那时又不会喝酒,我就在借住的东家那寻到一本前无头后无尾的《小五义》如获至宝,吃完晚饭就着昏暗的豆油灯看了一宿,这帮着我把难熬的夜晚变成了快乐。支援回来,我又看了几本十八世纪的文学名著,诸如《包法利夫人》、《吝啬鬼》、《唐·吉诃德》、《鲁宾逊漂流记》等和高尔基的《海燕》,因为书的来源有限只有这些。都是辗转从个人手里借到的。我看得更多的是一些中国的小说,以鲁迅的小说和浩然的长篇为主。
我的旅游梦想是从场内的山川开始的。北兴农场地处黑龙江的东部一级支流松花江的两个二级支流倭肯河和挠力河的源头,我对着两条支流的状况进行了实地考查,多次攀登了七里嘎山。我整理了北兴农场的地名并写入《北兴农场志·地名录》。倭肯河有北、东两个源头。北源起于金矿北边的草甸子,在任波探源时看到的是因水流向下冲刷涮走土壤形成的河床;东源自三十一连住区,源头长有众多水冬瓜林。挠力河的源头不同历史典籍的记载不同,有五种说法,为此我从七里嘎山朔源而上进行了实地踏查,查清了绕力河的源头在那丹哈达拉岭东端的黑山脚下,该山位于七台河市中心河乡境内,黑山东南有村名畜牧场,河床形成该村一条田间路下,有多条小沟塘汇集而成,任波踏查那年源头区域恰逢干旱故得以走到源头。说起来我的第一次场内旅游还是我因工作需要进行的踏查或与有关单位的联系中完成的,那时出差有伙食补助,一天几角钱,省着点可以果腹,每天一个菜:辣豆腐。
我的妻子到农场之前曾在辽宁鞍山附近的谢家埔子住过,七十年代初由我岳父领着回过去一次,到八十年代中期我携妻又回去过一次,这次我过了无量观,观看了长在大石头上的可怜松,一株不高但很茁壮的松树,记得它的树根裸露在外紧紧拥抱着岩石,我觉得它是靠自然降水和嘬吸岩石缝隙里的水分生存的,我还觉得现在在网上看到到的图片觉得比我那次看到的稍微大了些许。我那次还到了一线天,那是由两块贴近的巨石组成的景点,两石间有石阶供人上下,行在两石间抬头仰望,头上的蓝天就剩下一道缝隙,人们就叫它一线天。出了一线天,放眼望去,山间的景致历历在目,不过人工景物那时还比较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