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明著 《曾国藩》
第一本《 血祭》
曾国藩,1811-1872,号涤生,汉族,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人。文章从曾国藩将近40岁,母亲去世,他奔丧回湘乡写起,路上遇到刺客,差点被杀,后来多亏收了一个人才康复,一直追随其左右。据说曾国藩是蟒蛇精投胎。
丁母忧期间,太平天国起事,左宗棠郭嵩焘等剖析利害,促使曾国藩墨绖出山,曾初办团练,主张乱世需用重典,被人称为“曾剃头”,太平天国越来越强,他和地方官员也不愉快。后来逼走衡州城。在衡州练勇有所进步,它从钓钩自主想到办水师把重任交给彭玉麟和杨载福。为了筹集军饷,不得不为贪官奏请入乡贤祠。出兵前夕,曾国藩亲拟檄文,杀牛血祭出师。没想在靖港惨败,曾国藩紧闭双眼,跳进湘江漩涡中自杀,遭到左宗棠的痛斥。攻取武昌时青麟带领一千人逃出。他们定下一计用300人绑上青麟回到武昌诈降,里应外合攻下武昌,却保不住青麟,曾国藩用一颗奇异的玛瑙震慑了全体官兵。有身着朝服隆重的向湘勇军官授50把腰刀。
在田家镇一战中,彭玉麟洪炉板斧断铁锁,又到处设卡办厘局,遭到百姓的怨恨,后来在江西受困三次败给了石达开,他的得力干将塔齐布去世,后来罗泽南离开,就好像砍掉了曾的左右手。他的六弟和九弟合力卖命,因为是汉人,很难得到皇帝的信任。曾国藩得胜很难,工作难做,正好父亲去世,又回家奔丧。
第二本《野焚》
在丁父忧期间心情一直不好。主要因为左宗棠肆口谩骂曾国藩自私无能临阵脱逃,曾真恨死了他,发誓永不与左宗棠说话。后遇到陈广敷扮演的丑道人,让他品味《道德经 南华经》终于大彻大悟。曾国藩接到上谕让他重新出山去打太平军。他先找左宗棠,然后又和长沙的官员友好相处。然后进军皖中,然而他的六弟和李续宾不听劝告,7000湘勇全军覆没,后来曾国华死而后生,不得已投奔大哥给他指引的归宿就是当一个道人。后来李鸿章给他送来了皖省八府五州的全图,令曾国藩感觉到他是一个才大心细、见识不凡的门生,感觉他就是自己的传火人。因他有洞察全局的清醒机巧应变的手腕。
太平军的江南大营溃败,左宗棠乘时而起,据说“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曾总督两江定下西面进攻的制胜之策,又用棋枰对弈,让康福赢了韦俊。李鸿章的一个小点子,把曾从困境当中解脱出来。定下强围安庆之策,在皇家武士遇到了赵烈文,出主意血染集贤关,九爷拿下了安庆。曾老九要把英王府的财宝运回荷叶塘。郑国轩得到了极大的荣耀,总督四省的节制。有人劝他当皇帝,他考虑再三没有没做。离国制期满还差两天时,彭玉麟领来一个年轻女子叫陈春燕,主要因为曾患有癣疾,让这个人给她挠痒痒,可惜她命短,一两年之后就死了。
曾国藩开办书馆印书,制造炮弹,太平天国自内讧以后,尽管人很多,但没有什么战斗力。洪秀全有病不吃药,托孤李秀成。他是继石达开之后最能战之人。康禄和5000太平军在天王宫从容就义,慷慨自焚。威震天下的忠王被一个猎户出卖。洪仁达供出来御林苑的秘密。本欲劝降李修成,但是看到他的下属在他的面前长跪请安,就是曾国藩打消了招降的念头,最后把他杀了。洪秀全的尸首被挖出时突降狂风暴雨。宁肯冒天下之大不韪,也决不能授人以口实。曾国藩把李秀成的自述改了一部分。皇恩浩荡,他们兄弟同封伯爵,第二天老九曾国荃病了。后来听说恭王被罢议政王,曾国藩跌入了恐惧的深渊。于是为九弟曾国荃请辞开缺,在秦淮河上践行。
第三本《黑雨》
曾国藩怕别人说他造反,就裁撤湘军,有人劝解,英雄不可自剪羽翼,又加之慈禧的旨意,只剩3万有余。
平了洪杨太平军运动之后,甲子科江南乡试终于正常举行。曾国藩践诺开办了金陵书局,又联合七省总督支持长江水师的改制。捻军造反,他不得已又辞去了两江总督,然后去剿平捻军。北上征捻前夕,曾国藩为家中妇女订下了功课表,李鸿章用炮声为他壮行,结果惊死了统帅唯一的小外孙。他去了之后软硬兼施制服了骄兵悍将。把征捻的胜负押在了河防之策上。但自己并未能取胜。后来又是李鸿章来接替他的职位继续推行河防之策终获成功。胜利后的曾国藩回到了京城。初次拜见了太后皇上,皇上一语未出,慈安婆婆妈妈,慈禧也令人大失所望,年关至后,元旦时,在乾清宫大宴宾客,曾国藩是领宴者,这是他终生最荣耀的一天,感到无上荣耀无限光彩。
元宵节后不久,曾国藩来到了保定任所,曾国藩共有二子五女,长子纪泽,次子纪鸿,五女当中前四个女儿的婚事都不理想。五女最好。曾国藩右目失明,左眼仅剩微弱,(妻亦如此)精力特别衰弱,经常出现眩晕。天津出现了火烧望海楼教堂事件,传说法国的育婴堂把孩子抓进去,挖眼掏心再杀掉,引起众怒被人烧了,最后曾国藩委曲求全处理完,但因为“外惭清议,内疚神明”而病情加重。然而,江宁又爆出一桩离奇大案,两江总督马新贻在光天化日之下被人刺死,消息传出,朝野震惊,慈禧速命曾国藩重任江都并负责查办此案,将李鸿章调任直隶总督。此案非常棘手。最后结案归到浙江海盗所为,掩盖了事实真相。东海巡视,意识到国弱则落后,提出了一个划时代的建议。就是派幼童孩子到外国留洋学习。
曾国藩的最后时节,给幼女选了一个好女婿。让李鸿章看湘妃竹,纵论天下人物。让九弟来,九弟得知康福未死,隐居东梁山,后来康福来取走了他的传世围棋。跟九弟商量好以后不再出仕,在家当财主即可,最后到鸡鸣寺见了推荐他带兵的陈广敷,后来得知六弟曾国华已死的时候给油尽灯干的曾国藩一个沉痛的打击,临死之前召集所有的子孙念完了四条遗嘱:
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饮,之后黑雨倾盆而下。立国200多年的大清王朝将要和眼前这个贴心保护她的人一道坠入万劫不复的阴曹地府。
含刚强与柔弱之中,寓申韩于黄老之内。斯为人为官之佳境。
曾国藩之妙词佳句
他佩服彭玉麟的经纬之才,又感激他的仗义之情。
彭的这篇奏折是如此的卓尔不群,简直为自己所有的奏章所不可及。
左宗棠当仁不让地点头应允。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家勤则兴,人勤则健。
既勤且健,永不贫贱。
曾国藩用人一向主张德才兼备,而更偏重于德。因为德若水之源,水若水之波。德若木之根,才若木之枝。德而无才则近于愚人,才而无德则近于小人。
有淮军作为基础,砥柱方可立于中流。
以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
若将军以立大功、成大名来雪比耻,则弱在一时而强在千秋。
这便是陈国瑞:在弱者面前如狼似虎在强者面前,如鼠如兔。打仗时能够冲锋陷阵,谋事时去露出腹中茅草一堆。
某某,我看你5岳丰盈,三停匀称,威严近于自然,肃杀藏于宁静,今后事业断非淮军其他将领可比,只有你文采尚不足。
堂堂大清王朝,就如同一座百年贾府,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不来了,不久就会忽啦啦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的一天到来。
清议误国这四个字真是千古不刊的真理。
曾国藩有苦说不出,真的到了上下指责,左右为难,千夫所指,百口莫辩的地步了。眩晕症又复发,他只是反反复复的重复这八个字“外惭清议内疚神明”真觉得“萃六州之铁,不能铸此—错”。
真是山火未熄,宅火又起。
苏长公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人在天地沧海之间是何等的短暂渺小,能不怯弱吗?
世间事谁胜谁负,有时就看能挺不能挺。
这是个聪明过人的年家子,真的能见人之所,不能见发人之所不能发。
希望贤弟把徐图自强的事业进行到底。
对他提出的3000年一大变局的论点激赏不已,这是一句振聋发聩的呼喊。
前事如烟,何须问孰是孰非;
今日苦短,惟互勉自珍自爱。
无可奈何花落去,明知花要落去,却不可能将春天挽留住人世间,真正的最大悲哀莫过于此。
天津教案,致使曾国藩一生清明扫地以尽。
“功遂身退天之道”实在是很深刻很明哲的话,可惜当年还见不到这一层。
现在左宗棠以丰伟之功绩,处崇隆之之地位,又兼目空一切之个姓,加上不睦八年之特殊关系,从遥远的西北战场给他寄来情真意切的信,用“知人之明,谋国之忠”来概括自己一生的优长,用“自愧不如”来加以衬垫,的确是不偏不倚,不吹不捧,恰中肯綮,入木三分。
2017.7
三本书,看了一周左右,不是太认真,只了解了个大体情节。他到底算个什么样的人呢?我觉得主要是文治厉害而武治不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