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素颜如雪》
(2017-03-18 16:11:41)分类: 阅读知识点及阅读段 |
初三语文培优卷
素颜如雪
①凤凰古城遇见一家卖银饰的店铺,店名“素”。银镯子上刻着缠枝的莲花,不华丽,不张扬,雅致素朴。一件件银饰上,有的镶嵌一块刺绣,有的镶一片青花瓷,或一块黝黑的沉香木,有着光阴的味道。我在心里默念着,仿佛一位小家碧玉的名字,素颜如雪。似一杯萦绕在舌尖的清茶,少有的清雅,淡如微风。
②暮春时节,院中的栀子花开了,白色花朵立在翠绿的枝头,如白衫绿裙的少女站在清清溪水边,说不出的素洁和美好。摘几朵插在透亮的瓶中,连梦里也是栀子花幽幽的清香。
③读明人张岱《湖心亭看雪》:“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此时茫茫天地之间,山长水远,万簌寂静,只听见雪在枝头簌簌落下的声响。天地粉妆玉砌,一派洁净。他在舟中,手捧一卷书,围一炉红泥小火,品一杯苦茶香茗,世间还有比这更惬意优雅的事吗?
④几百年来,赏雪吟诗的文人们来去匆匆,唯有张岱手中的笔,极简极淡。他似乎信手在西湖的舟中泼洒一幅水墨丹青,寥寥数笔,清淡、素净之极。好文字原来正是这样,不是花满枝丫,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风尘俱静,素雅纯粹。那些文字有画意,有诗情,有韵味。
⑤读季羡林先生暮年的文字,也是满目素洁和干净。不唱高调,至情至性,质朴无华。好文字原是清新自然,素面相见。他放下枝头所有的繁华,沉浸在文字的泥土中,简静,纯粹。人生到了他那样的境界开始做减法,删繁就简三秋树,留下清绝、风骨的枝丫伸向天空,如一树清寒的梅。
⑥我喜欢画家林风眠的画,他笔下的仕女真是冰清玉洁。白衣女子坐在堂中,黑发挽起,细细的眉,朱唇一点,纯洁素雅,安详从容。一身素衣,却胜过万紫千红。她们在画中,或凝神,或抚琴,或低眉。你会感到,原来娴静也是一种奇妙的力量。
⑦记得在中国美术馆看吴冠中先生画展,我站在那幅残荷前,惊呆了。荷塘结了冰,只剩下一朵朵残荷在冰雪中挺立着,与我素面相见,清远静美。一瞬间,荷的清气扑面而来。那些雪中的残荷,犹如一个人的暮年,霜严雪寒中,自有一份气定神闲。
⑧一对夫妻,暮年时的爱情是素净如雪。有一幅油画,傍晚昏黄的烛光下,屋中桌前坐着一对老人,白发的男子戴着老花镜在看报纸,老妇人低头在编织毛衣。桌上放着一台收音机,俩人似乎都没有听。他们默默相伴静坐着,不说一句话,素净安详如两尊佛。老年的钱钟书和杨绛夫妇是一对相濡以沫的知己。有人来访,敲开门,杨绛先生不说话,递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钱先生在读书,不能接见来宾。原来,杨绛先生不说话,是怕惊扰了钱钟书先生读书。他们之间没有甜言蜜语,连爱情都显得多余。终无语,竟是最深情时。
⑨素,是生命的大美和庄严,也是人生另一个难得的境界。
1.文章以“素颜如雪”为题,好在哪里?(3分)
表达作者对“素颜”的赞美,点明文章的主旨,是全文的线索;以形象的比喻和诗意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写出素颜的纯洁美丽、清新自然;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 作者围绕“素颜如雪”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分别加以概括。(4分)
栀子花开的素洁清香;张岱、季羡林文字的素雅自然;林风眠、吴冠中画作的纯洁静美;钱钟书与杨绛暮年爱情的素净如雪。
3.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波浪线的句子。(4分)
动作、外貌、神态描写,“坐”、“抚琴”,“黑发”、“朱唇”、“素衣”,“安详”“凝神”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画中人物形象的冰清玉洁,使作者感到娴静也是一种奇妙的力量,表达了作者对素颜娴静的赞美之情。
4.你是如何理解“素颜如雪”,请再举出一个例子。
举出你心目中的素颜如雪的例子。
1.几百年来,城市飞速发展,乡村却保留了那份独有的朴素。漫步乡间,几缕炊烟斜升云端,黄昏渐近,换来男丁们归来的身影,偶尔会传来咩咩的羊叫声。公路旁的土砖土瓦略显苍老,可这便是独属于乡村的素养,素雅的生活,素雅的环境,养育了一群朴素的人……(孔令博)
在琴弦上一指刮过,悠悠绵绵的琴音回荡不绝,古筝就是这样素淡悠远的声音。寥寥的几根弦,带有魔力。少却华美乐章的繁杂编排,但就一根弦,一阶音,清新自然,沉淀着心中的浮躁,清然而散,好曲子无非就是这般,轻耳静心,简单纯粹,胜过天花乱坠。(李阁阁)
丰子恺的漫画着实素雅,他笔下的家庭是纯真清新的。翻开书,孩子们在母亲的看护下玩耍,母亲坐在门前,黑色短发,细细的眉,眼中满是温柔,她一身淡蓝色的长袍,却胜过姹紫嫣红,在画中她气息淡然。你会感到原来纯真的爱真美。(厉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