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种文体的教学目标
(2013-01-22 19:37:13)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研交流 |
小说教学目标
1.能在3分钟内通读1500字左右的小说类文本;
2.能复述小说主要的故事情节;
3.能找出小说刻画的主要人物,描述人物的特征;
4.能找出外貌、心理、语言和动作等人物描写方法,说出人物描写的作用;
5.能说出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具体作用;
6.能找出小说在谋篇布局上的巧妙之处,或者通过细节描述再现人物的性格;
7.能结合个人阅读和生活经验,理解作品主题的时代意义。
散文教学目标
1.能在3分钟以内通读1500字左右的散文类文章;
2.能依据上下语境推断出陌生词语、多义词语、关键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3.能依据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句意;
4.能概括出文章的要点或主要内容,文章的结构线索以及写作手法;
5.能理清文章的结构,概括出文章的思路;
6.品析段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7.能依据文章的一般特点及表达方式,区别文章所使用的主要表达方式;
8.能从课文内容中体会出作者的态度、观点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9.分析表达技巧或者手法,对文章的艺术特色进行赏析,叙述自己的感受;
10.能够针对文章从不同角度提出有质量的问题。
诗歌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重音和韵律;
2.能学会知人论世的解读诗歌的方法,阐述诗歌的主旨;
3. 能依据诗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人笔下的画面,并能依据诗文的内容和情感,对诗句描绘的画面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丰富画面;
4.能找到诗歌中的主要意象,说出其含义和表达的意境、情感;
5. 能简单的评析诗词的艺术手法;
6.能对诗歌的炼字进行推敲,品味关键词语的精妙;
7.能说出篇章结构上的主要特点;
8.能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诗歌意蕴,说出自己的感受和启示;
9.能掌握诗歌体裁的一般特征和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10.能仿写或续写一段诗歌,初步尝试诗歌创作;
童话教学目标
1.能说出童话这一文学样式的一般特点;
2.能依据上下语境推断出陌生词语、多义词语、关键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3.能辨析童话中想象、夸张的内容,以及它们与社会现实的联系;
4.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能有表情的朗读课文,能在朗读中概括童话中的人物形象,就童话中的人与事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
新闻教学目标
1.能说出新闻的基本特点:短、新、快;能分析具体文章是如何体现这三个特点的;
2.能依据具体的新闻篇目说出新闻的结构;
3.品味新闻语言的特点:具体准确、简明精炼、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4.能对各类媒体上的新闻,用浏览、略读与精读等方法进行阅读,做摘要笔记,提取信息。
剧本教学目标
1.能依据上下语境推断出陌生词语、多义词语、关键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能列出剧本涉及的人物,了解创作时代背景并复述剧情梗概;
3.能注意剧中人物的表情、语气、语调,有感情的朗诵剧本,把握人物情感,初步体味戏剧语言的特点;
4.能透过台词,揣摩潜台词,分析人物对话,体会不同角色形象;
5.能理清文章结构,并概括戏剧情节发展脉络;
6.能依据剧本情节发展,简单总结戏剧中的矛盾冲突;
7.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和人物在戏剧冲突中的表现进行分析,结合自己的感受,提出对戏剧人物的评价;
8.尝试表演剧本,在合作体验中加深对戏剧作品的体悟。
说明文教学目标
1.能阐述说明对象及特征,知道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2.能准确区分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
3.能够迅速捕捉说明文的要点信息,概括说明;
4.能够用说明性语言准确、形象的说明某个事物;
5.能够体会文本所蕴含的基本情感倾向。
议论文教学目标
1.能辨析、判断、提取、归纳论点;
2.能认识、分析论据类型及作用;
3.能辨识、理解、分析论证方法,如对比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等;
4.能理解、分析、概括文或段的内容;
5.能快速辨识文或段的中心句、关键句;
6.能体味、理解文中词、句含义;
7.能划分、理清、概括文或段的结构或论证过程;
8.能辨识、理解、分析文或段的表达手法;
9.能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10.能结合文章内容谈自己的看法或感想;
11.能提取、概括信息,积累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12.能认同选文的观点,丰富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文言文教学目标
1.能正确使用常用的古代汉语字典、词典;
2.能根据上下文语境解释或判定某个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3.能根据上下文语境解释或辨别某个实词、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4.能根据上下文语境区分或辨别出与现代含义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5.能用自己的话转述原文的基本意思;
6.能归纳出选文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主旨;
7.能用自己的话评析选文中的形象、语言风格、特色和表达技巧;
8.能有条理的恰当的用自己的话清晰的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文章中作者的观点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