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胆小鬼评刊恐怖悬疑惊悚杂谈 |
——评2007年10月号《胆小鬼》
读10月份《胆小鬼》的时候,一些想法在不经意之间就辗转脑海中。
现阶段,许多作者为了增添故事的亮点、博取读者的捧读,常喜欢凭空抖出或求新立异或匪夷所思的桥段,反而落下画蛇添足之嫌。要知道,一部让人难以深信的小说,就算捏出多少毛骨悚然的元素,也不会让人脊背发凉、惧意缠身。依我看来,恐怖小说的未来莫过于需要更多的可信性,更少的噱头和越轨,以及摒弃过往的模式、怪癖。
就像周德东老师的《奇门遁甲》,该书正在书店里热卖,也正在杂志上火热连载,我确实给予该书比较高的评价,然而我并不认为它就是中国恐怖悬疑小说的颠峰境界。事实上,我常常抱以怀疑的态度,在现今浮躁的出版圈、创作圈里面,许多作者往往或多或少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继而导致创作上难以发挥应有的水平。 《奇门遁甲》也不例外,譬如古怪的传真机到了后面就没有解释,譬如电视里的老头没有解释,譬如收音机里那段“奇门遁甲”没有解释,还有故事里反复出现的那些老头儿、婴儿车更是没有解释……我承认这种小说很难做到逻辑上的完美处理,但我不认可为了故事上的出奇制胜,就忽略了实质性的技术处理。虎头蛇尾、浮毛潦草的小说太多太多了,写作这些事儿,我想,最好还是行文谨慎些,最好不要随随便便敷衍读者,免得伤了自己、伤了他人。
小妖尤尤的新作《脚下,菊花满仓》让人心寒,却也感到无奈。这个公寓里,老人们个个将“她”当作自己的女儿,而“她”也将老人们个个当作父母,毕竟人类是群居动物,需要与人为伴,需要情感上的温暖,才不至于形单影孤。然而,人类始终是自私的动物,不管“她”对老人们多么的好,在老人们心里面,“她”永远不可能替代他们亲生子女的地位,这让我想起了《神雕侠侣》里面的黄蓉。其实谁都没有错,如果硬要说谁有过错,那只能说,错的是人类终究不是上帝,终究是不完美的。
再看看“黑猫社专栏”,不得不说,以往有时候黑猫社成员的短篇作品的确质量参差不齐,有欠深意。不过本期大袖遮天的《说出去就会死》、成刚的《绑架》均属于上乘作品,堪称经典。尤其《说出去就会死》据闻最受读者青睐,该小说布局巧妙、扑朔迷离,看似怪谈却非怪谈,通读之下寓意绵绵不绝,故事里的人物像魔咒似的紧紧牵引着读者,谎言、秘密、恐惧、悲哀,在这个小说里全都有了。所有的死亡、所有的痛楚,统统源于天机般的“秘密”,俗话说,天机不可泄漏,“秘密”这东西从来就是滋生故事的最佳土壤,每个秘密一如绵长坚韧的枝蔓,蜿蜒穿进你的内心暗处,从此让你身不由己。成刚的《绑架》也是令人观之入神,阅读时,恐怕许多读者都认为林风绑架了自己的儿子,没错,林风既是绑匪也是受害人家属,他绑架了自己的儿子,可你不到最后一刻,就猜不透完整的真相。说到《绑架》,不免联想到当前许多作者创作该类悬疑推理性作品时总陷入怪圈,千方百计将凶手隐藏到几乎被人忽略的角落去,这偏偏犯了忌讳——你不作出种种铺垫,收尾时突然将所有事情一窝子砸往所谓的“凶手”身上,这不是耍赖皮那是什么?或许,有人认为假若凶手给读者猜出来了就没意思,其实不然,这不是猜谜游戏,这是考验智力的类型小说,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完全犯罪,像《古畑任三郎》,像《伤城》,一开始就告诉你谁是凶手,可你就会为此犯嘀咕吗?
夷梦的《绝地之舞》给人感觉像是经受了一场噩梦、一次惊魂,
殷漓、秦雯究竟是确切见到邪舞村的村民还是跌下悬崖后产生的幻觉,其实并不重要。作者套用大舞蹈病贯穿全文,刻画出愚昧村民们对神灵的迷信,蓦然回首,像这样子的可怕“迷信”,在人类历史上恐怕是举不胜数。该小说不足之处也是显著的,譬如个别惊悚桥段的氛围塑造、人物描写过于刻意,譬如读后余味不足。
上官午夜的《第三张脸》算是一篇不错的作品,触之柔润,感之动容,尽管题材稍微陈旧,可是作者套以“爱情”为主线,读者们自然而然可以引起共鸣。如果两个人在一起连最起码的信任都没有,互相猜测、怀疑,只能失去平衡,只能爆发伤害。这样的事情、这样的感情,于遭受多重压力积压的现代人生活中,可能许多人都经历过,或者听说过。人们渐渐不相信爱情,或埋怨这个时代缺乏真爱,说到底无非“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人类创造了“爱情”,但也是人类自己亲手把“爱情”推进了坟墓。如欲取之,必先予之,你自己都不敢于为爱情牺牲、为爱情付出全部,又怎能博得他人对你的全心全意、死心塌地呢?
花布的《我不会放过你》、小妖尤尤的《榆木疙瘩》都没有写好。《我不会放过你》可以说是狠狠一脚踩进了俗套的世界里,“报复,又见报复”,读起来吃力,况且字里行间做作、牵强的桥段甚是不少。《榆木疙瘩》略感沉闷,不够生动,结尾处的余味更是无多,小妖尤尤这一篇没有发挥得当。
2007年,当出版业遭受大规模整顿时,那些恐怖小说则是首当其冲受到冲击。恐怖小说读物在很短时间内迅速锐减,新手们起步更难了,要求更高了,但正因为要求更高,也就有了更多的回报。也许,我们该认识到,只有贴近生活的恐怖小说才算成功——虚构的故事可以是疯狂的,但是人物不能是疯狂的,人物的反映越真实,故事就越变得让人害怕,交予读者的挑战也就越显得巨大了——疯狂的背后,是满目疮痍,还是现实的影子,就看你的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