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胆小鬼杂志
胆小鬼杂志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227
  • 关注人气:63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头论足——点评八月号《胆小鬼》(收录在10月号中)

(2007-09-11 11:31:18)
标签:

文学/原创

胆小鬼

评头论足

郑辉

 

过江之鲫的瓶颈

作者:郑辉

经常有作者满怀疑惑地问我,市场渐渐低迷,恐怖小说还能否继续发展?我说能,当然能。从德国作家霍夫曼的《黑夜故事集》于1817年问世,再到布莱姆·斯托克、爱伦·坡、斯蒂芬·金、铃木光司……恐怖小说在国外有着近200年历史。中国的恐怖小说及恐怖小说期刊仅仅起步不久,现在尚未成熟抑或是或多或少存在某些缺点,这都是无可回避的。勇敢去面对,勇敢去写,正如《胆小鬼》告诉我们的:“把恐怖消化掉,就会变成勇敢的营养。”作者们都在努力,从周德东、黑猫社成员到渐渐浮出水面的新人,他们在一次次地发现问题,一次次地进步;《胆小鬼》杂志也一次次给了读者阅读的喜悦……

 

8月份的《胆小鬼》杂志继续重磅推荐周德东的《奇门遁甲》,据闻该书首印数超猛,现在仔细读来,确实比《门》、《三岔口》优秀许多。周德东的作品带着浓郁的本土化味道,时下许多作者却喜欢创作时加入一些外国人文、传说等元素,致使不中不洋,尽管故事新奇,但是读者难以引来共鸣,难以落下良好口碑,渐而使得读者们对市场上悬疑恐怖小说的质量抱有怀疑,使得这类作品的现状停滞不前。再看看《QQ上多了个人》,周德东的短篇功力似乎有所进步,叙述文本愈加流畅,故事的精妙与出奇毋庸置疑。商场如战场,为了杀人灭口,为了生意场上节省5万元,谋篇布局赔上一个性命,确实令人心寒胆颤。一路看下来时其实早猜到黄灿便是神秘女郎,然而张小张的收场出人意料。结尾处,黄灿拨打110那是一种人性的回升,她想报警,举报声讯台老板或把所有责任归咎自己身上,但不管怎样,打下电话以后,她势必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良心上的安慰……这是通篇最大的闪亮点所在,尽管这个亮点还是微小。殊不知,许多短篇恐怖小说目前仅仅停留在猎奇的故事层面,或血腥杀戮,或灰暗人格,缺乏回味余地,缺乏打动读者的“点”,久而久之则养成一股恶性的创作风气。

 

本期“黑猫社专栏”刊登的是老家阁楼的《古怪的谋杀案》,阁楼的作品不多见,却有种独特魅力,他写推理侦探似乎挺有一手,其长篇小说《毒药》更是显露无遗,这在众多本土作者中非常少见。《古怪的谋杀案》在叙述上打乱了时间表,估计有些读者读着读着就皱起了眉头。喜欢诡秘故事的读者觉得小刘的破案中规中矩,远不如金田一、柯南或少年包青天的传奇、精彩,更对凶手竟是一个与死者、嫌疑人不打关联的陌生人意见极大。实际上,我们反观现实生活,刑警破案决无可能像电视里那么神乎其技,常常是不断地调查调查、蹲点蹲点,最后才侦破案件;而许多凶手更不是因为深仇大恨而杀人,他们可能就像阁楼笔下的这位小青年,仅为了一时贪念就去杀人。

 

翻到封面故事《旋转》,微笑的孩子还是新人,文笔轻快,尽管篇幅限制而难以更好展开故事,不过已具备小小说立意新颖、情节严谨、结局新奇三要素。阿·托尔斯泰说:“小小说是训练作家最好的学校。”设置“封面故事”这个栏目确实值得称赞,充当“恐怖小说”旗下的先锋者,当我们读累了恐怖小说的长篇或短篇时,拿起这样的小小说品读,却也是一番独特味道。

 

说起来,“盗墓神兵”肥丁、“段子高手”快刀早就是读者们熟悉的作者。8月份他们纷纷上稿,读过后却觉得似乎少了什么。《剥离》堪称怪谈小说,肥丁的文笔较以前更有进步,对环境描写、氛围烘托也更加娴熟,但通篇下来就是一个怪诞离奇、扑朔迷离的故事,缺乏回味余地,缺乏怪谈小说那种映射社会现实、百味人生的力度,不得不说颇为可惜;快刀的《幽灵油画》比上期《喧哗》明显要好,更流畅自然,结尾处以喜剧式、圆满爱情收场不失为漂亮落笔,甚至足以感动许多读者,不过整体故事稍微简单化,不够曲折饱满,不够耐人追求的况味……

 

事实上,我挺高兴见到《鬼屋》等新人的作品。上官午夜、东方不亮皆是新人,他们的文笔富有生气,情节环环相扣,悬疑重重,但不管《鬼屋》还是《与鬼同桌》,故事文本尚且简单、缺乏新颖,仍需进一步努力;风雨如书的《离人庄》颇见新意,文笔也出彩,吸引你一路看下去,但仍难逃故事欠缺曲折之嫌。

 

许多时候,我们在想着,怎样的悬疑恐怖最吸引人?我想,理应情节精彩迷离,意外层出不穷,让人永远想不到下一个危机会是什么,或许凶手就在我们身边,当一个个秘密揭开时,却有更大的阴谋等在后面……在纯文学市场普遍不景气的今天,恐怖悬疑小说及作者们犹如过江之鲫。然而,泥沙俱下实在太多,精彩作品实在太少,许多作品流于表面,流于一次性阅读,抛开故事便无他物。不可否定,作者们现已渐渐面临一个紧迫眉头、极需突破的瓶颈:如何在一个短篇范围内创作出既好看又耐得起咀嚼的故事。仅仅好看故事或出色文笔还远远不够,我们还需要能经受咀嚼、经受考验,否则便难以实现持续、稳步的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