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也“恐怖”
文/非礼勿摸
新一期《胆小鬼》带着墨香扑面而来。大致浏览了一遍,仅从作者力量上来看,名家和新人的比重更加趋于均衡。再从头到尾认真看完,果然,这些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为恐怖创作的“新人”,确实给人面目一新的感觉。我相信,他们也必将为国内的恐怖创作注入充满活力的新鲜血液。
最喜欢纸裁缝的《眉毛很重要》。这篇作品让我眼前一亮。可以说,作者用的是一种反常的恐怖故事写法。再准确点说,她写的不是恐怖故事,而是恐怖小说。通篇用充满灵性和诗意的文学语言及小说手法推动故事的发展,比如开头一段“陈意治醒来的时候,眉毛不见了。这时候三十公里外,一个没有眉毛的人死了。一辆长途大客撞到了那个人,然后从他头上碾了过去。别说眉毛了,什么都没了。”这段看上去和作者所要讲述的故事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正是这段,起着“文眼”的作用,一下就把我们带进了恐怖氛围。类似的语言,文中还有很多。我们喜欢看到精彩的故事,但是,如果能用赏心悦目的文字去讲这个故事,那是不是更好?当然,美中不足是,结尾一段有失从容。看得出来,作者对悬疑体裁的驾驭能力还有所欠缺。希望看到她更完美的作品。
上期《胆小鬼》,发了快刀的两个黑段子,但事实上这期的《爱上我,千万不要离开我》才真正是他的恐怖处女作。快刀告诉我,在写作的过程中,他几易其稿,还多方讨教,历半月方成此文。这对一个成熟的故事写手来说,似乎是有些可笑的事情。但是,正是这种力求完美心系读者的态度,让我们肃然起敬。在语言上,这篇不如他之后的作品干净凝练,但是故事很曲折,设了很多包袱,几度误导读者的思路,结局却出人意料。结尾一段用了恐怖故事的非常规写法,运用文学手法使故事有了悲怆的意味。同样,美中不足的是,一些细节安排有失严谨,仔细推敲之下令人生疑。
东德周。和上期的《杀人日记》相比,我更喜欢这期他的《情毒二篇》。很多作家都认同一个观点:短篇创作比长篇的难度更大――当然,如果只是讲明白一个故事,那很容易,但是如果要制造一个经典,就相当难了。一个好的故事应该是横看成岭侧成峰,悬念重重,引人入胜。这需要更多更精细的技巧,好比庖丁宰牛。东德周的《守望》和《催眠》就做得很好。尤其是《守望》,只有千把字,而且是用对话推动情节,直到最后一刻才抖开包袱。《催眠》的篇幅相对稍长,容量也更大,诡异的叙述,到最后,谜底揭开,所谓神异,不过是一句恶作剧般的谎言。这两篇,都可算作经典的段子。
魏晓昕的《老查之死》,从篇幅和结构来看,其实更应该放在“黑段子”栏目。和作者上期的作品相比,这篇叙述更加从容,着意不着力,包袱抖得也比较好。而放在“黑段子”栏目的李玉广的《午夜回铃》,就比其他几篇要差了一些。全文多数采用传统的讲故事手法,无惊无险,结尾更有了说教的意味,应属败笔。
《人肉水饺》的篇幅稍长,但是从结构看应该归类为段子。典型的心理恐怖,结尾却让人忍俊不禁。
周风潇的《宅禁》,看前半截,就觉得和庄秦上期的某篇有点相似;再往下看,又找到一些周德东的痕迹。不是说作者刻意模仿,但是在创意上应该是受了上述两人影响的。不过包袱抖得很好,情节设置也合理。我怀疑是这几页的纸张颜色影响了我的阅读。
《一位警察的自述》是这期里我最不喜欢的。血腥和暴力,永远不应该是恐怖作品的王道。奇幻作品,很抱歉,我仍然提不起阅读的兴趣。
域外精品两篇,我更喜欢《遇上麻烦的男人》,短小精干,情节很紧凑,结尾很意外。称得上故事精品,只是恐怖的感觉有点淡。
一枚糖果是必须提到的。她是天涯社区“莲蓬鬼话”的人气王,她的帖子常常因为跟帖的人过多而导致打开很慢。也正因为此,好几次我想完整地看她的作品,都终因耐不下心而中途放弃。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她的语言,很有灵性和张力。很随性,故事和文字同样如此。她可能不会去考虑技巧或布局是否合理,却一直能紧紧抓住读者的眼球。《一夜情未了》是惟一一篇我完整看过的糖果的作品,印证了我的上述观点。写前世今生,引人入胜,凄情多于恐怖。
这期的名家里有一篇《肉食的兔子》,作者庄秦。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推动情节发展的是一只兔子,但是兔子或许是根本不曾存在过的。比上期的两篇都要好,但我仍然认为不是他最好的作品,或许,我对庄秦的作品一直抱有更高的期望。去年的《胆小鬼》里曾经刊发过一篇《恐怖的牙医馆》,那是我迄今为止看过的庄秦的最好恐怖作品。但是,我认为庄秦的作品都有一个特点:惊悚和悬疑相结合,却悬疑大于惊悚。
周德东依旧是《胆小鬼》的主力。《失常》继续连载,渐入佳境。作者写在开篇的那句话其使故事更加诡异:千万不要以为每个正常人都是正常人,也不要以为每个精神病都是精神病。张来、隽小、老赵头……他们这些正常人都真的正常吗;作者为什么要插叙一起“跟这个故事关系不大”的凶杀案? 谜底在一点点揭开,却又仿佛将我们带入更加深不可测的迷宫。这个故事,至少到现在,仍然是我喜欢的。
同期还有周德东的最新力作《门》的连载和一个黑段子。《门》我已看完全书,也有了自己的印象和心得,为了不误导读者的阅读,在此先不赘。而黑段子更不用评说,我对周德东的中短篇恐怖创作一直很有信心。
总的来说,这期稿件比上期有所加强,但是有个问题却不容忽视:为什么,我越来越找不到了恐怖的感觉?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m/feiliwumo
文/非礼勿摸
新一期《胆小鬼》带着墨香扑面而来。大致浏览了一遍,仅从作者力量上来看,名家和新人的比重更加趋于均衡。再从头到尾认真看完,果然,这些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为恐怖创作的“新人”,确实给人面目一新的感觉。我相信,他们也必将为国内的恐怖创作注入充满活力的新鲜血液。
最喜欢纸裁缝的《眉毛很重要》。这篇作品让我眼前一亮。可以说,作者用的是一种反常的恐怖故事写法。再准确点说,她写的不是恐怖故事,而是恐怖小说。通篇用充满灵性和诗意的文学语言及小说手法推动故事的发展,比如开头一段“陈意治醒来的时候,眉毛不见了。这时候三十公里外,一个没有眉毛的人死了。一辆长途大客撞到了那个人,然后从他头上碾了过去。别说眉毛了,什么都没了。”这段看上去和作者所要讲述的故事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正是这段,起着“文眼”的作用,一下就把我们带进了恐怖氛围。类似的语言,文中还有很多。我们喜欢看到精彩的故事,但是,如果能用赏心悦目的文字去讲这个故事,那是不是更好?当然,美中不足是,结尾一段有失从容。看得出来,作者对悬疑体裁的驾驭能力还有所欠缺。希望看到她更完美的作品。
上期《胆小鬼》,发了快刀的两个黑段子,但事实上这期的《爱上我,千万不要离开我》才真正是他的恐怖处女作。快刀告诉我,在写作的过程中,他几易其稿,还多方讨教,历半月方成此文。这对一个成熟的故事写手来说,似乎是有些可笑的事情。但是,正是这种力求完美心系读者的态度,让我们肃然起敬。在语言上,这篇不如他之后的作品干净凝练,但是故事很曲折,设了很多包袱,几度误导读者的思路,结局却出人意料。结尾一段用了恐怖故事的非常规写法,运用文学手法使故事有了悲怆的意味。同样,美中不足的是,一些细节安排有失严谨,仔细推敲之下令人生疑。
东德周。和上期的《杀人日记》相比,我更喜欢这期他的《情毒二篇》。很多作家都认同一个观点:短篇创作比长篇的难度更大――当然,如果只是讲明白一个故事,那很容易,但是如果要制造一个经典,就相当难了。一个好的故事应该是横看成岭侧成峰,悬念重重,引人入胜。这需要更多更精细的技巧,好比庖丁宰牛。东德周的《守望》和《催眠》就做得很好。尤其是《守望》,只有千把字,而且是用对话推动情节,直到最后一刻才抖开包袱。《催眠》的篇幅相对稍长,容量也更大,诡异的叙述,到最后,谜底揭开,所谓神异,不过是一句恶作剧般的谎言。这两篇,都可算作经典的段子。
魏晓昕的《老查之死》,从篇幅和结构来看,其实更应该放在“黑段子”栏目。和作者上期的作品相比,这篇叙述更加从容,着意不着力,包袱抖得也比较好。而放在“黑段子”栏目的李玉广的《午夜回铃》,就比其他几篇要差了一些。全文多数采用传统的讲故事手法,无惊无险,结尾更有了说教的意味,应属败笔。
《人肉水饺》的篇幅稍长,但是从结构看应该归类为段子。典型的心理恐怖,结尾却让人忍俊不禁。
周风潇的《宅禁》,看前半截,就觉得和庄秦上期的某篇有点相似;再往下看,又找到一些周德东的痕迹。不是说作者刻意模仿,但是在创意上应该是受了上述两人影响的。不过包袱抖得很好,情节设置也合理。我怀疑是这几页的纸张颜色影响了我的阅读。
《一位警察的自述》是这期里我最不喜欢的。血腥和暴力,永远不应该是恐怖作品的王道。奇幻作品,很抱歉,我仍然提不起阅读的兴趣。
域外精品两篇,我更喜欢《遇上麻烦的男人》,短小精干,情节很紧凑,结尾很意外。称得上故事精品,只是恐怖的感觉有点淡。
一枚糖果是必须提到的。她是天涯社区“莲蓬鬼话”的人气王,她的帖子常常因为跟帖的人过多而导致打开很慢。也正因为此,好几次我想完整地看她的作品,都终因耐不下心而中途放弃。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她的语言,很有灵性和张力。很随性,故事和文字同样如此。她可能不会去考虑技巧或布局是否合理,却一直能紧紧抓住读者的眼球。《一夜情未了》是惟一一篇我完整看过的糖果的作品,印证了我的上述观点。写前世今生,引人入胜,凄情多于恐怖。
这期的名家里有一篇《肉食的兔子》,作者庄秦。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推动情节发展的是一只兔子,但是兔子或许是根本不曾存在过的。比上期的两篇都要好,但我仍然认为不是他最好的作品,或许,我对庄秦的作品一直抱有更高的期望。去年的《胆小鬼》里曾经刊发过一篇《恐怖的牙医馆》,那是我迄今为止看过的庄秦的最好恐怖作品。但是,我认为庄秦的作品都有一个特点:惊悚和悬疑相结合,却悬疑大于惊悚。
周德东依旧是《胆小鬼》的主力。《失常》继续连载,渐入佳境。作者写在开篇的那句话其使故事更加诡异:千万不要以为每个正常人都是正常人,也不要以为每个精神病都是精神病。张来、隽小、老赵头……他们这些正常人都真的正常吗;作者为什么要插叙一起“跟这个故事关系不大”的凶杀案? 谜底在一点点揭开,却又仿佛将我们带入更加深不可测的迷宫。这个故事,至少到现在,仍然是我喜欢的。
同期还有周德东的最新力作《门》的连载和一个黑段子。《门》我已看完全书,也有了自己的印象和心得,为了不误导读者的阅读,在此先不赘。而黑段子更不用评说,我对周德东的中短篇恐怖创作一直很有信心。
总的来说,这期稿件比上期有所加强,但是有个问题却不容忽视:为什么,我越来越找不到了恐怖的感觉?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m/feiliwu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