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江书院看豪雨嚼菜根

标签:
半夏随笔自在石江书院时光车间音乐咖啡 |
夜雨停了,一切按原计划执行,清晨路边等朋友们……雨水压下空气中的所有尘埃,世界干净而滋润,我就像我手指着的远处一对地上跳着捡食的鸟儿,很雀跃……
石江书院看豪雨嚼菜根
时光车间听音乐品咖啡
5月2日凌晨,我被雷雨声惊醒。侧耳细听,雨很大,一时下不停的样子。
昆明终于下雨了,再也不是那种干打雷不下雨,要么下点湿湿地皮溅起点土腥味儿的薄情雨。尽管今年昆明的天气是这四五年来最好的了,但干涸见底的水库、全省范围内此起彼伏的山火还是叫云南人忧。
这夜雨我一听三四个小时,喜着却又忧起来,辗转反侧睡不安稳了。头一天我刚刚吹了个家庭朋友集结号:着众友5月2日到安宁石江书院陌上缓行遛遛小蹄子、闻田野粪土之芬芳、咬嚼菜根吃黄焖老鹅喝土鸡汤、吐故纳新翻晒心情、沐风栉雨……
短信写得矫情而又典型之半老腔调。这雨下个不停,这蕴酿多日的五一小假行看来要在雨中泡汤。
天光渐亮,我忧得发出一条信息征求大家意见。二人回,那意思都这大雨麻淋的,算了吧。别的人在睡梦里没回复,我心不甘。早七点半,窗外众雀忽然欢唱,撩窗一看,雨住天开眼。立马又发一条信息:雨住天晴,起床起床,雷打不脱,不二执行原计划……
石江书院,清代留下来的一个乡间私塾之地,乍见就忘不了。一年四季总要往那里去自在一下。它隐于溪水树木村舍田园间,有一股子我喜欢也时时梦想着回去的故乡模样。纤陌纵横,躬耕闲读皆可,有城里人在那租地种菜。它宁静视野开朗,它不受外界侵扰的隐逸气质很符合我对陶潜《桃花源记》的理解。
或许是我在吹哨子时说的到那里去沐风栉雨一语成谶,往石江书院一路去雨又一阵阵地下起来……我心底这时已释然,才不管朋友们对我这安排有意见,我想由老天安排吧,于我这种重视仪式感追求点小诗意小浪漫之人,随遇而安或可有好风景看。
果然,当电闪雷鸣一个个炸雷就在附近炸响后,朋友们全吓得跑去屋里躲着,我独自亭子里看这一场豪雨。看雨线如织,看雨雾迷朦。
忽听亭瓦爆豆子,看见雨线里夹着黄豆粒大的冰雹落下来,冰雹砸在地上溅起来打在我小腿上,那小疼疼竟然让我很享受,一个人欢叫着狂拍那地上桌椅上的白色冰豆,用手接得几粒,舌尖去尝,有点冰有点甜……
雨小,朋友们说快走吧不如回家睡个好觉,晚间到“时光车间”喝咖啡。
早年通过博客认识的冯康先生在我手机的名录里就一直是“时光车间”四个字。这个人是我身边的大玩家生活家,做的工作是建筑工地的消防工程设计,却艺术范,热爱音乐玩音响听黑胶唱片爱茶好咖啡喜美食,两口子租房子建“时光车间”,自己设计自己专修,整个玩场,招朋引友往那地方去,一去总是赖着不想走。我就这样把我身边的五六家家庭朋友带了去,朋友们一去受这两口子影响,生活方式皆潜移默化。有人以为这个人可能很有钱,我倒不觉得冯先生多有钱,他常挂嘴边一句话:反正有盒饭吃,饿不着就行了嘛。我估摸着他的钱全都花在“时光车间”的各种好玩东东上了,“时光车间”最早在他家里,后来租了一间不大的房,今年花年租五六万租得这一百多平米的地盘,折腾一两个月,新的“时光车间”开张待客。我一直跟踪,提前排队整得五月二日这一晚占领新车间。
新车间扩大升级,一走进便看见一个蹭亮光洁的咖啡豆烘焙机。以前没见过,今晚我们亲享了这份私人订制款的咖啡。其间看主人烘焙现磨烹制咖啡便是一种享受。而我也把镜头对着那些特别有感觉的旮旯拍个没完没了。清新如山野之风的民谣歌手小娟在唱片机上轻吟浅唱,把我们白天在石江书院的情绪在新车间旧时光里自然对接。一伙中年男女兀自沉醉。半老也在那杯不加糖的咖啡里安逸赛过半仙。
一个刚认识的小朋友微信里说好像你总是生活得很快乐。
我回答她,我这个人快乐的燃点很低。
热爱生活的人,对日常烟火有情,对他人有情,对自己有情,他不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才怪!比如“时光车间”的冯康先生。
美妙的2014年5月2日这一天的最后一刻,冯先生的太太小金给我们端上一碗油炸香椿拌的卤面,回味着春天的味道,夏天的热情已在孕育……
脚底粘了稀泥,脚步变得滞重和小心,果然,有人滑到水塘里去了,幸好没事
与干女儿陈非燕,看她这样子怎么也要长到我这般身高,13岁没到呢
新车间的每一处旮旯都是主人寄情处,每一物什都是经历的收藏的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