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到云南干什么?

标签:
半夏随笔云南冬季旅游书香古代经典 |
冬季到云南干什么?
冬季到云南干什么?在编前会上,热烈的发言中,我说:冬季到云南晒太阳!冬季到云南闻花香!冬季到云南看天蓝!
但凡我是个乌鸦嘴,编前会上定了的选题,各地记者都忙着采访交稿了,昆明接着下了一场罕见的雪。
但是,翻过13走到14年来,在这数九的二九天,昆明梅开腊底,天气回阳……
在新岗位工作10个月,今天在这和煦的冬阳里有心有肠要用图盘点一下心里的“货架”,翻晒一下阴冷之处,好让旮旮旯旯里都照射进现实的阳光……
出太阳的日子,腿脚不便的老父亲只对着我们嚷嚷一个字,事实上他目前表达得最清晰的便是这个字:走!走!
走,就是外出走走!牵他外出晒太阳,84岁年纪的他比个孩子还高兴。这是在滇池边海东湿地公园里,湖面刮来的风很大,他的眼只好眯起,但他的笑声比挂在树枝上风吹动的枯叶的声音还脆……
阳光好,气温舒适,花儿才开得俏媚
让阳光晒着背,阅读是件最快乐的事
手中的书上,飞来一只昆虫,它努力地找着阳光爬行,我盯着它看。
墨江,太阳转身的地方!(注:北回归线穿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县城而过,1999年这篇五六千字的人文地理稿件第一次把一个文人的臆想,过墨江时脚跨北回归线喝一碗所谓的阴阳水生双胞胎发布在创办不久的《大观周刊》上,这段几百字思维发岔的臆文在这之后直接成为有经营头脑的文化旅游商人炒作墨江国际双胞胎节的源起,而我再也没去过墨江。)
昆明,一座可以分享的城!(注:昆明市与《中国青年报》合作宣传的约稿,《今日中国》六种语文的翻译,《昆明的慵懒时光》一书的序言,某部宣传昆明的微电影的主题词)
这些句子,有的隽刻在高速公路的偏坡上,有的四处转载一再刊用,有些直接像个大喇叭诱引着外地人去游玩。今天想起来,是有点工作成就感的,但从本心讲这还远远抵不上“云南”这两个字,云南这方水土给予我的厚爱。
一句标语一句口号,真叫响了,那宣传力度是不可估量的。广而告之,广而传之,云南之美需要热爱它的人集体的呵护与珍惜!
新年过后,这天上午不开会,我特地去到集团的资料库,请同事给我摇开这藏有最古旧书籍的有轨书架,我用眼扫描到它们时,激动疼惜的心情便揪扯着我.刚调到报社的九十年代初,我是资料室最常去的阅读者之一……网络数字时代来临,资料不再来这里查找了,这些书刊就这样深锁起来……
金光大道、艳阳天这两本书翻得很烂……
聊斋志异、太平广记等保存尚好……
《红楼梦》的版本就有好多种……
我从书架上取下《聊斋志异选》《中国小说史简编》《古代白话小说选(上下)》共四本书,写了借条。当夜便开读聊斋……读得兴致盎然
从前的图书借阅卡……
这些书,这些库存的珍贵书籍,今后将何往?好想出钱购买一些,有些书是有好几套的……忧虑起它们未来的命运,不想它们被打成纸浆更不希望它们成为几堆灰,即便是所谓的“锦灰”,它们最好被活人的手捧着由活人的眼睛扫描在人脑里,有点用处益处……
特地上一张胡性能先生(右三)上台领云南日报文学奖的照片。图中有三个白发人,一位是台下背对我们的彭荆风老,另两位是台上面对我们的两位我也很敬重的作家黄尧(左一)汤世杰(左三),他们上台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