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行1:从头开始的风情……


标签:
半夏游记西双版纳曼谢傣族女人美人美发勐海六大茶山杂谈 |
我逮着这个傣家美人问:你这头发梳了一上午吧?她浅笑着说:半个小时。半老半张着嘴……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看见这样的发饰,我就觉得作为一个现代的都市女人少了好多扮美的趣味.....
从头开始的风情……
2012年4月9日至15日,整整一周,在西双版纳。
受邀参加云南六大茶山茶叶股份有限公司与云南省作家协会合作的“全国著名作家走贺开活动”,这是享誉中国茶界的六大茶山公司十周年庆典的一个重要环节。
活动时间有点长,请的公休假,只为坦然安然外出。我非著名作家,这次忝列其中很是珍惜,唯有一念:此番得好好地抚摸感受西双版纳的神奇之美。相比云南的别处,西双版纳被我冷淡了。这次是第二次去,1999年第一次去,跟随采访中国著名画家走版纳,以记者身份跟随采访报道。来去匆匆,公事在身,对它的感受浮皮潦草。
为什么后来一直没去呢?路程太远,就算现在有了全高速路,那也要开车近十个小时才能抵达,有飞机啊,飞去便是,著名旅游景点,机票不好买——好像我永远可以找理由冷却热带雨林气候的西双版纳似的。
其实,西双版纳就在那——在云南的西南端,在离昆明六百公里远的地方,像个与我有过短暂恋情,而情份不深的恋人,随心随意随缘随份地,等着我把别的地方都走遍,然后再绕回去,然后心心念念地叨一句:过尽千帆皆不是,再回首,版纳才是笑意微微的一个绝佳恋人。
绿树、森林、热带、迷雾、孔雀、大象、傣女、佛塔、水果、橡胶、茶叶、泼水节等等是版纳的关键词。在古时,西双版纳傣语称作“勐巴拉那西”——一片梦想中的神奇乐土。
不以时间为序,我把版纳行的曼妙一点一点地塞给你,Share分享给你——
11日下午,六大茶山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安排所有中外来宾在勐海县曼谢村与傣族同胞共庆傣历第1374个新年。
为寻泼水之欢,不敢拍照,光荣湿身后,换上干衣,手里的相机才肆无忌惮地在盛装美丽的傣家女之间穿来梭去,胡瞄乱瞟,捕捉风情千般——
我在想她这头浓密乌黑的头发解开来有多长啊?曾在央视健康频道里见著名舞蹈家刀美兰讲她的美发经,好像是用淘米水洗发,经常梳理。美发专家啊,可真得好好研究研究傣女的美发秘密。
粉颈!桃腮!云鬓!我原本以为只有在中国工笔画里才有云鬓,错!错!错!
从前是鲜花饰,现在是绢花饰,看得我眼晕,没有一个人的花饰重复,真真稀奇了,争奇斗艳是这么来着。
怀抱宝宝的已是外婆了,这头上的花饰一点不逊小卜哨(姑娘)、哨哆哩(少妇)们。
这位曾祖母级别的傣女的头发可能染过,但人家那高高堆在头顶的发髻依然浓密,羡煞半老也!
大一点的孩子背在后面,一块布便兜住了,背抱孩子的傣女母仪天下的姿态让半老也母性盈怀。
这样的颈项是天鹅的还是蓝孔雀的?想起李商隐诗里的几句来——“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杜牧的“自悲临晓镜,谁与惜流年”,云鬓!古诗词里的云鬓寓情太深太深。今天看见这云鬓只觉美啊美啊……
这位老咪涛(老年傣女)的发饰就简单多了,一个簪子把盘绕的头发缠紧,再用一块素色毛由缠裹。我问老人家几岁了,她说八十八岁。瞧她的头发依然浓密!
中年哨哆哩的发式就简化了一些,但衣饰依然当露则露,很性感,傣家女子真是懂得如何扮美。
这个小卜哨在这人群里受到早期审美培育,审美趣味是潜移默化地来自最亲近的人
粉色毛巾包头,月白衣衫里还浅露出一点点粉边,很呼应很到位的穿衣本事不是从小便训练有素的才怪。喜欢傣族女人老了后的这种洁净爽利之美。这位老咪涛的日子富足,金手饰就有这两手。
每一位老咪涛都打扮得清清爽爽,绝不多余。是洁净的水滋养了她们水样的柔和。
肤色黢黑的布朗族姑娘,半老仔细观察,发现每一位姑娘的牙齿都又齐又白,张嘴一笑皆如是,不单单这一位露齿笑的。看,一姑娘的手臂还文过。(这是在勐海县茶王节上拍的)
与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阮殿蓉女士合影,她被业界称为普洱茶皇后,多年前采访过她,刊物也宣传过她。普洱茶经历过辉煌也遇过倒楣时候,但这个爱茶到命里去的女人一直坚守着,如今六大茶山的普洱系列茶品名扬海内外!朋友念青收藏了好多六大茶山的珍珠饼,好喝啊!
半老与《人民文学》编辑部副主任著名作家周晓枫女士。她出版有散文集《上帝的隐语》、《鸟群》、《斑纹:兽皮上的地图》《斑纹》和《收藏:时光的魔法书》。曾获冯牧文学奖、冰心散文奖、十月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等奖项。近年给张艺谋导演做电影文学策划。
兴正兄弟,你干嘛呢?看美女?身后就是啊。这次你为大家操劳,辛苦了!
与两个哨哆哩合影,瞧人家收拾得多清爽。半老为何头上老整顶帽子?很多人想问不好问,半老坦然,我要是有这些傣家女的一头秀发啊,打死我也不戴帽子。我得细究一下她们头发好的秘密:与她们的饮食生活方式有关?当然半老戴帽子不难瞧,呵呵……
鲁院十四届的几位同学作家,右一是这次活动的总策划人胡性能,左起刘永涛、周晓枫、刘建东、王玲儿、熊红久。
她们年轻时也花枝招展过,老了,素朴地安静地坐在欢场的边上瞧热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