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接地气的乡野美色

(2011-09-15 13:24:32)
标签:

半夏

随笔

临安

农民画

评论

画家

俞富强

乡野

美色

朴拙

杂谈

接地气的乡野美色

老师今天又补传来临安农民画<白蛇传>的一个系列,是当地的一个老作者画的.喜煞,此是系列之一"盗仙草"

接地气的乡野美色

 

因为我的老师俞富强,也因为他名字前的一个定语"群众美术画家",在与老师这几天的交谈中得以把老师的个人史渐渐丰满.即将退休的俞老师在从会泽铅锌矿调往浙江临安后这二十来年,他几乎没有自己的创作时间,几乎都在为当地的群众美术工作作贡献了,具体来说,他一直在忙于辅导当地的农民画了.在辅导考美术系的学生画画了,他告诉我他辅导带过的学生中有两名考上了清华美院,他辅导点拨过的一些学生的画作在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有史以来最高级别的全国农民画展中,有无数作品参展并获奖兼被收藏.

因为一年多前采访过云南文山马关县阿峨新寨的农民版画村,我对接地气的直接来自乡野村夫农妇的画作很感兴趣.为此,我让俞老师传些临安当地的农民画作给我看,老师选了几幅发过来,一看就迷上了,除了色彩情感的浓烈之外,我尤其喜欢这些画作构图的奇巧,他们手脚放得开,不被固有的艺术样式束缚,即使表现时有技巧的囿限,比如不讲究透视角度,不管一张平面的纸上它们是立体还是扭曲的.他们的创作自由到有如一粒种子只要落进土里就要自然地萌发一样,创作于他们来说似可用"任意妄为"来形容,最终达到的是天马行空的境界.

一再地点看这些画,我感觉,朴拙的表达有着另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这些画没有深奥的寓意,也不讲求内容意义的升华,它们只是心灵泉源里的水汩汩地往外直冒,那么直白那么"简单".

把简单变复杂是人的一种思维方式,若能还复杂于简单或许更不容易做到,

俞老师辅导学生们时在教他们什么呢?色彩的搭配?绘画技巧?画面构图的整体美感?这是当然的,但我想,俞老师给予他们的还像他当年给我的开悟一样,对每个学生的特长个性和自由发挥给予鼓励和保护,因而在我眼前呈现的这些临安农民画才这样异彩纷呈,美不胜收.

农民画是通俗的艺术,源于民间心灵手巧者自我愉悦自我欣赏的原创,最初也许就是宗教活动中生活风俗中的一些印画形式,比如纸马、门楣窗户的贴画、供奉的神像以及在炕头、灶头、房屋山墙、照壁、雕檐上的那种画,而成熟的现代农民画,通常是指这种绘于纸上的画,印象中最有名的有陕西户县、上海金山等地的农民画.在云南最著名的农民画便是云南文山马关的阿峨新寨的农民版画,这些年在全国也是声誉鹊起。

作为浙江省临安市文化馆副研究馆员、临安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俞老师对临安农民画的推崇如数家珍:"临安,是五代吴越国王钱鏐的故里,历史悠久,钟灵毓秀。由于长期受吴越文化的熏陶,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民间艺术的孕育发展有着良好的传统与氛围。

临安的民间艺术,以农民画为代表。二十世纪进入八十年代以后,随着物质生活的逐步富裕,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日趋强烈,文化主管部门对农民画传统进行挖掘充实,抓队伍,抓创作,获得了喜人的成绩。

临安农民画大都描绘天目山农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场景,展示天地万物争荣、人民安居乐业的画面,感情质朴、构思奇特、造型稚拙、色彩饱满、气氛热烈,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浪漫的民间情调、鲜明的地方风格。因此,愈来愈受到艺术界的关爱和收藏界的青睐。

深深扎根于天目山沃土中的临安农民画,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而且对临安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起到了积极作用。

临安农民画这朵民间艺术奇葩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社会各界的呵护下,一定会如烂漫山花,更加绚丽。"

据俞老师介绍,2010年7月6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馆、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浙江美术馆、嘉兴市秀洲区人民政府承办的“时代画农民”全国首届农民画美术作品展,临安赵泽南创作的《山核上戏台》(博文题图)获该展览的最高奖——优秀奖,俞志平创作的《网耕图》、蒋敏根的《农闲》、桂爱秋的《两口子》、王秋萍的《竹乡农闲时》、徐芸的《灶神爷的新宠》、洪建军的《盛世龙舟》、郑兵的《养鸭人家》、方海滨的《春到我家乡》,应曙明的<进城>分别获得入选奖,并被主单位收藏。

(可参看俞富强老师QQ空间http://user.qzone.qq.com/2441934750/blog/1315986299


接地气的乡野美色
这是<白蛇传>的"水漫金山"
接地气的乡野美色
<白蛇传>白娘子小青"战法海"

接地气的乡野美色
  <白蛇传>火烧雷峰塔

接地气的乡野美色

这是临安市<今日临安>报今天刊出的"假日周刊"版面,一个整版报道了半老寻找老师的文字,感觉太突出了我,应该再放上老师的一张画就好了,我个人的昭片要放也缩小,置于下面.向记者叶子表达谢意时讲了这个意思,她说对当地报刊来说我是寻找的主体,呵呵,在此再次感谢老残\陈伟宏\叶子等等朋友给我的帮助.

 

接地气的乡野美色

接地气的乡野美色

接地气的乡野美色

接地气的乡野美色

接地气的乡野美色

接地气的乡野美色

接地气的乡野美色

接地气的乡野美色

接地气的乡野美色
以上画作皆为浙江临安农民画的优秀作品

 


 

接地气的乡野美色

接地气的乡野美色

接地气的乡野美色

接地气的乡野美色
以上四幅摄影作品是俞老师近年回云南所拍,那些梯田以云南元阳最著名,被称作大地的雕塑,元阳是吕老师的家乡,俞老师的云南情结这辈子是绕不开了.

 


接地气的乡野美色
俞富强与吕荣华老师的年轻时光


接地气的乡野美色
上下这两幅重彩画是俞老师临的其老师丁绍光的画,这种绚烂已为世界熟知,现在它们是云南的符号和印象
接地气的乡野美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