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将虚构的小说放在熟悉的昆明

标签:
昆明都市时报阅读书房访谈半夏杂谈 |
半夏原名杨鸿雁,女,1966年8月出生于云南省会泽县。云南大学生物系毕业,现为《大观周刊》副总编,高级编辑。中国作协会员,业余写作。出版有长篇小说《心上虫草》、《活色余欢》等作品。
窗台上有几盆绿色小盆栽,进门的右侧靠墙有一面深褐色的雕花隔断,“原本是一对,朋友朱霄华买的,送了我一面”,半夏对此甚是喜爱。书柜隔层上摆放着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石头,让书柜显得别有韵味。办公桌上左右都各堆了一摞书,椅子旁边,身后的桌子上的书也是一摞一摞的。半夏最近在写的爱情小说涉及滇西抗战背景,桌子上的《从怒江峡谷到缅北丛林》、《抗战时期的云南社会》等近10本书就在她伸手可及的地方,随手一拿就是,看完了随手一放,想看的时候再接着看,半夏就是在书的“包围圈”里办公、写作。
“这是我办公的地方,节假日它就是我的书房,不过我有两个书房,要不,我们还是去家里的书房看看吧。”半夏的另一个书房在她滇池边父母家里,路上我们在车上聊了很多,半夏是一个很有趣的人,和她在一起聊天的感觉就像是面对一个熟识已久的朋友一样。
旅行:喜欢捡石头装扮书柜
相对于办公室来说,半夏家里的书房就显得袖珍了许多,她的书房,是由卧室里的卫生间而改造,放上书柜,加一张桌子,中间的过道就只够一人行走了。每当周末回到家时,半夏几乎就是泡在这个小小的书房里读书写作。窗台上、书柜上摆上了许多石头,“这些石头都是我捡回来的,几乎都是去旅行的时候带回来的,别人带特产,而我都是带一背包石头回来。”半夏笑言。
半夏的父亲是个化学工程师,
阅读:将自己的声音读给自己的耳朵听
王安忆的短篇小说《黑弄堂》是半夏很喜欢的一个小说。这个小说故事简单,讲的是上海老城弄堂里一群孩子的成长故事。“这个小说的故事别开生面、曲径通幽,它带给了我未知、新鲜、陌生和开心的阅读享受。”半夏兴奋地说。
除此之外,半夏也很喜欢鹿桥的《未央歌》,该书写了西南联大的故事,让半夏读得最津津有味的就是鹿桥写的小西门、龙翔街这些地方发生的事,每读到一个地方,半夏心里就会跟着作者的笔在心底画个当时昆明的轮廓图,很亲切很有趣味。
2010年,半夏请公休假坐火车去大理和丽江,随手带了薄薄的一本书,那就是《穆旦自选诗集》,而在此之前,半夏曾认认真真地用大把时间做了这本书的读书笔记,同时在书上划线打折。出门前收拾背包,半夏想了想,还把它带上,准备在非正襟危坐的时候随便翻翻,读读那些诗,“我甚至读出了声来,将自己的声音读给自己的耳朵听见,那也是一次非常难忘的旅行经历。穆旦是个先锋前卫的诗歌天才。对这些天才我永远抱着崇敬的心情,我崇敬的人多了,比如老舍、曹雪芹、韩少功、张爱玲等等。”半夏的手指划过书架上一些书的书脊说。
写作:以昆明为根据地
半夏大学读的专业是植物学,现在从事的是文字工作,“因为父亲的书杂而多,所以我读的书籍也就很杂,文学类、艺术类、科普类、闲杂类都有,像去年开始我对玉极感兴趣,所以有关矿石珠宝的书也在读。”半夏直言,“父亲的书架影响了我的成长,我的书架又影响了儿子。儿子今年17岁,马上就要参加高考了,他现在是我的历史老师,各朝各代的人物历史事件,我不知道的都会问他,他看的书也是比较多比较杂。”
昆明是半夏的写作根据地,本世纪头十年,半夏写了《心上虫草》《活色余欢》《铅灰暗红》《潦草的痛》四个长篇小说,除《铅灰暗红》外,其余三部及多部中短篇小说都是以昆明城为根据地的,虚构的故事发生于真实的昆明。“生活在昆明这个不乏诗意的城市真是幸福,虚构的小说发生在这个熟悉的环境里,我感觉写起来很自然很安逸不做作,我天生不喜欢把我的故事放在一个陌生地,或者虚构的地方,没那个必要,我读别人的小说,我也不喜欢读一个虚构的城市发生的事。”半夏感叹。
去年,半夏参加了第二届高黎贡文学节的作品展示,她的短篇小说《炭烧咖啡》在昆明广播电台的“精彩文萃”栏目由主持人王革用地道的昆明话朗读后,一个年近古稀的老者听了就四处打听半夏,因为老者年轻时就泡在小说中写到的那个咖啡厅里,他很想让半夏听他讲讲那时的故事。
曾经,半夏每天晚饭后都会散下步,然后便又走进白天上班的大楼,“晚间的第三班,这里就成了我独自一人读书、写字、喝茶最惬意的一个所在,办公室就我一个人,哪天晚上没进去坐一下,便会觉得少了什么。掐指一算我每天加上正班,有12至14个小时是呆在办公室里的。但是自从前年大病了一场,现在晚上是基本不去了。但周日及节假日想写时就进办公室写一会。”
快问快答
Q:你目前的藏书有多少册?
A:大概有五六千册。
Q:你平均一个月花多少钱买书?
A:几百块钱左右,有的时候是让单位上的小同事帮忙网购,通常一购就是一大堆。平均也有两三百元。
Q:你目前在读的是什么书?
A:《抗战时期的云南社会》、《怒江峡谷到缅甸丛林》、《朗读者》、《艺术的故事》、《理想的下午》《迷恋·咒》《花非花——王小慧与周国平对话录》等,我通常是几本书换着看。
Q:你能为大家推荐几本好书吗?
A:《未央歌》、《穆旦自选诗集》、《一个人的好天气》、《青玉案》等。
Q:如果有一天你外出旅游或者采风、手上会带着的书籍是哪一本?
A:手上会带的书籍会根据那个时候写作的类型来定,多半是带诗歌集,有时候就是《重返普罗旺斯》那样的随笔集或是一本《药物植物图典》那类自然风物类的书。
Q:有没有一本书不管看过多少遍你都会经常拿出来翻阅?
A:我的很多书都是读了很多遍又翻出来再读的,比如《红楼梦》,《马桥词典》等。
Q:你读书时有什么特别的习惯?
A:我读书会做读书笔记,另外还会批注一番,写些小随感。我永远都是一个业余作家,从阅读到写作我不过是留下了一些时间的痕迹。